最薄晶體治白內障<br>切口僅1.8毫米 手術後不會散光

最薄晶體治白內障
切口僅1.8毫米 手術後不會散光

【本報訊】近年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患者需摘除眼內有白內障的晶體,再植入人工晶體來治療。本港最近引入一種新的人工晶體,較傳統晶體薄30%,並可多重摺叠,病人只需在眼睛開一個1.8毫米的切口,便可放入晶體,是現時植入人工晶體最細的切口,手術後不會有散光,與大部份晶體一樣,每隻只需約1,000元。 記者:陳沛冰

養和醫院眼科顧問醫生曾雁表示,傳統植入人工晶體手術,需為病人開一個10毫米的切口,其後醫學界轉用微創手術,切口面積逐漸減少。現時一般的人工晶體,需要透過約2.6毫米至3毫米的切口,才可植入眼內。
他指,最近引入本港的親水性丙烯酸人工晶體,只需從一個1.8毫米的切口,便可植入眼內。親水性丙稀酸的物料,可被多重摺叠及擠壓進注射器內,故只需細小切口,已可植入眼內,晶體會自動回復原狀。新人工晶體的設計,在圓形的晶體外設有四腳作為定點位,增加晶體的穩定性,減少在眼內移位。手術只需15至20分鐘,病人可即日出院。

每隻約1,000元

曾表示,因植入新人工晶體的切口細小,手術後病人不會出現散光,而傳統手術的10毫米切口,會令病人有200至300度散光;3毫米的切口,會令病人手術後有50度散光。植入親水性人工晶體的病人中,只有5%至10%病人會因晶體移位,出現後囊膜混濁問題,傳統手術會有10至20%病人有此問題。病人一般只需接受激光手術,便能治癒。
該院今年5月至今為20名50多歲至70歲病人,植入親水性人工晶體,至今效果良好。親水性人工晶體屬單焦晶體,病人需選擇在手術後看遠景還是近景較清晰,若病人選擇看遠景清晰,即日後會有老花,需要戴老花鏡看近景。但一般白內障病人本身有老花問題,故對病人影響不大。現時八成白內障病人,選擇單焦人工晶體。
曾表示,新的親水性人工晶體的價錢每隻約1,000元,與其他單焦人工晶體相若;多焦人工晶體令病人看遠及看近景物都沒有問題,每隻約3,000元至5,000元。
他表示,近年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建議40歲或以上人士,應定期檢查眼睛,包括白內障及青光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