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此題,其實無意和讀者傾佛偈。
上周股市波譎雲詭,有股民曰,一天之內感覺有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我覺得當頭棒喝,原來,天堂與地獄的香港版定義,非由功德與罪孽所種,一切由恒生指數指使。
記者我,一毫子股都未買過,不曾挨近地獄之門,也未望到過天堂隻窗。只寄望找個尋常日子,無驚無險從荷包掏出百零蚊,一次過買兩張戲飛,1院睇完《天堂口》,散場過2院睇《地獄第19層》,中間也許可以買一轉爆榖。
百零蚊,天堂與地獄任縱橫,怎不算逍遙人間世?
記者:劉嘉蕙
攝影:梁細權
天堂揸Fit人陳奕利 無福消受的光環
拍《天堂口》,讓陳奕利成了天使,人人把光環往他頭上送。
他叫吳宇森做師傅;他的第一部電影,吳宇森出任監製,粒粒當時得令紅星拱照,威尼斯影展選做閉幕電影。電視播宣傳廣告,女士們為吳彥祖張震劉燁楊祐寧尖叫,男士們為舒淇流口水。大家都說,如此星光熠熠靚人靚景大戲,好久沒有看過了。
結果,內地觀眾看了電影,謾罵四起,有人說陳奕利交上了自己「無福消受的幸運」,是「內地版黃精甫」;有人可憐演員,說電影是「張震的污點」,天使光環被人急急拉下,訪問當天,陳奕利患了重感冒,用有點沙啞的聲音告訴我,這些都叫一個新導演太沉重了。
誰明處男作
「大家愛問,第一部電影,拍的都是紅星,壓力會不會很大。作為電影的導演,其實拍攝期間你只能努力把片拍好,壓力是拍完以後才出來,直接點說,都是媒體給我的。」
他說,拍電影,名字大剌剌的放這裏(手指了指海報上的陳奕利3個字),有心理準備大家會有很多話說,「電影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大家有意見總比毫無感覺好,不過我也希望大家明白,這是一個新導演的第一部作品。」
會覺得受吳宇森盛名所累,大家對他有點不公平嗎?
「倒也不會,吳宇森和張家振跟我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能說公不公平,何況沒有吳宇森,也不會有這部電影。」
從周杰倫到吳宇森
陳奕利畢竟不是少年得志語無倫次的導演,他38歲了,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畢業後,一直拍廣告及音樂錄影帶,從沒故意染指電影圈,吳宇森是他人生意外的插曲,「之前我以為人生已走到巔峯,直到替周杰倫拍《雙刀》MV,張家振來找我,然後我跟吳宇森見面,一開始也只是想看看他怎麼做。你明白嗎?吳宇森是我的偶像,能來到這一步,我已經很高興了。即使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認識這個人很Cool。」言下之意,他沒有太大野心,是大家想複雜了。
拍天堂口是一個天堂
他拍30年代老上海、寫黑幫、用上中港台最火紅的明星,觸動了萬千中港影迷的神經,記者從言談舉止觀察,陳奕利其實是鬼佬一名,他長居紐約,英文比中文流利,02年才第一次回大陸,中國電影市場要甚麼,他坦言不了解,「電影很難說,每部電影都會找到自己的觀眾,我只能盡量做,做導演不能把自己關在小盒子裏面。」
電影叫《天堂口》,寫3兄弟的抉擇,為找尋理想生活以身犯險。他的天堂故事,沒有槍林彈雨生死街頭,「我心目中的天堂,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欣賞身邊的人事物,拍這電影得到很多幫助,我覺得已經是天堂。」為中港台首映忙個暈頭轉向,感冒幾天還沒機會看醫生的他,啖着柑桔蜜,吐出似苦卻甜、天堂的滋味。
《天堂口》開拍初期,有人說是改編吳宇森經典作《喋血街頭》,他原原本本的道出電影概念由來,「一次我陪吳宇森做身體檢查,慢慢他說起自己童年經歷,我聽後覺得『哇,這故事可以是電影』,他說,『拍了,那就是《喋血街頭》』,回去我把《喋》重看一遍,還是很感興趣,然後我又結合外婆說的老上海故事,再加自己喜歡的西部牛仔片元素。」
《天堂口》上映日期:8月23日
陳奕利作品
地獄策劃者黎妙雪 我其實唔文藝
天使永恒白淨雪亮,相比之下,黎妙雪像個魔鬼,話變就變,迷惑人間。新作《地獄第19層》,電影海報阿嬌企中間,左右排開新星一二三,典型青春驚慄片格局,瞄過導演一欄,吓,《戀之風景》個黎妙雪?
由人名到戲名,你以為黎妙雪很文藝,原來是個會哈哈儍笑的女導,影大相,她看了相機Mon一眼,好開心,「影到我瘦咗!」
從04年《戀之風景》到07年《地獄第19層》,不見了3年,她拍了《小心眼》,探討社會偷窺現象;念了個港大犯罪學碩士,黎妙雪說,其實《戀》才是她人生的分岔,「我從小愛看推理小說,喜歡AgathaChristie、早期赤村次郎、近期愛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所以拍驚慄片其實是順住條河。」另一個實情是,她很怕悶,「拍完《戀之風景》,一堆人找我拍文藝片,我不想重複。」香港導演不多,女導演更少,她說,她不想刻意遷就觀眾期望。
地獄在人間也在心間
《地》改編自內地網絡小說《地獄的第19層》。第一次見到地獄有第19層,導演想到甚麼?「Gimmick!」她彈直身搶答,慢慢才正色道,「我想地獄第19層是在人間,中國人講地獄,有教訓意味,警誡人不能忤逆父母、不能傷害小動物等等,地獄雖然指向未來,但真正影響的卻是當下心境,令人心中存有恐懼,迴環往復。」越說越玄,她不想嚇親觀眾,「不過可以唔理呢啲HighConcept,當青春驚慄片睇都得㗎!」
被催眠是有福的
電影利用催眠挖掘主角潛藏的心理恐懼,做資料搜集,黎妙雪拉埋演員去催眠,「阿嬌完全冇被催眠到,譚耀文顧住觀察催眠師動作,得譚俊彥完全投入。其實催眠最主要來自信任,現在有些人甚至可以透過MSN催眠。」她覺得,能夠被催眠的人是有福的,「催眠師說,人有個機制,會自動將傷痛及恐懼藏起來,收入黑洞,一直不去觸碰。但其實擱在一旁,終有一天會爆發。催眠可以幫人了解自己,正視傷口。」
黎妙雪作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