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展品 策展世代Q威拿

是日展品 策展世代Q威拿

香港近年冒起一門專業,叫策展人Curator(廣東音「Q威拿」),彷彿在一夜間整個城市都充斥着他的名字,有人稱之為西九效應,甚至形容為世界藝壇大趨勢,近日Para/Site藝術空間更獲馬會百三萬元資助,推出首個策展課程,令策展更趨白熱化,其實Curator一詞冒起才不過十年,已搞到全球藝術圈天翻地覆!

記者、攝影:馮敏兒、黃潔蓮

藝壇新星「Q威拿」 身世其實推銷員

隨着藝術博物館漸成競爭激烈的跨國企劃,大量藝術形式湧現,展覽策劃人Curator變得異常吃香,而成功的展覽不但可以創造潮流,改寫歷史,更足以令藝術家一夜成名。遠有威尼斯雙年展、德國Documenta文件大展,近有香港和中國的「後89中國當代藝術展」,其策展人的光芒一時無兩。在香港官方,策展的身份是館長,所以同一間藝術或歷史博物館才會出現多個館長;在民間,策展則是創意的大旗手,最出色的文化推銷員,記得十年前在倫敦,他的名字跟「藝術家自我推銷術」是同時誕生的學問。但這個「Q威拿」究竟是何方神聖?

■何慶基作品《夜半幽思》(1997),看作是藝術家與策展人的糾纏關係亦未嘗不可!

■何慶基作品《特區娃娃》(1997)擺明有策展人心聲!

■97年何慶基策展的《香港三世書》中虛構創作古代香港人盧停。

■90年代初何慶基與港大教授祈大衞共同策展的《找尋藝術》。

策展老祖何慶基:唔好同藝術家咁熟!

講策展人,香港第一個要數的是何慶基,這位90年代的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從事策展近20年,身兼藝術家和藝評人,這多重身份令他在04年當上上海當代藝術館創館館長,雖只短短9個月,他已目睹中港兩地的策展差異,他形容:「香港在宣傳、策略和技術方面的專業性都比國內強很多,雖然國內有不少勁人,但要整個制度配合還是好難的事!利益輸送,還是獨立精神,在美國是刑事,在中國卻是常態……」別人眼中看來的無上權力,何慶基身在其位:「其實好慘,冇乜權力可言,經常要同藝術家和贊助人講數,是痛苦的夾心人,但我還是享受砌出展覽的滿足感!」對於香港近日隨街都是策展人,他就覺得是「自我膨脹,太高調!」因為:「『水皮』的策展人,甚至會搞到『污哩單刀』。策展人的品德和修為都非常重要,否則不但令藝術家過譽,甚至淪為自我宣傳!」
何慶基現為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亦是西九博物館諮詢小組成員,這位香港策展祖師的結論是:「不要同藝術家太親近,因為在中國人的社會,好朋友叫你幫手你唔幫,感覺就會好差!策展人的說話也毋須盡信,無非一種演繹態度,啱唔啱聽純屬個人立場!」

■香港策展祖師何慶基。

■何慶基策展的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的首個展出。

■今年初《藝術在醫院》也是何慶基策展之作。

策展新生代
學生妹怪抱負 想不通就拋出來

今年21歲的張芷茵是策展工作計劃的學生,在全上海最大的香格納畫廊和香港萬玉堂做過兩年商業畫廊,協作藝術博覽會,向有錢人宣傳藝術家的作品,是她的日常工作,不過「在商業畫廊工作,日對夜對都是那幾個藝術家。」她還發現香港的商業和非商業畫廊非常壁壘分明,她選讀策展,除了是希望更深入了解藝術,從而令兩者間有一丁點融和,亦說做策展,就如鑽研一個課題,既可關於社會,也可以關於自己:「個人想不通的問題,就把問題拋出來,從一個標題開始,展開想像之旅。」

■學生妹張芷茵選讀策展,直言:「藝術家不易相與,難過湊仔,我需要一個策展人身份!」

當紅哥仔 業餘香港藝術史

2001年中大藝術系畢業的獨立策展人梁展峰,參與過的展覽統籌工作,就有韓國光州藝術雙年展(2002年)及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香港館(2003年),共策展過5個展覽。他眼中的策展是:「整個西方博物館文化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才開始,羅浮宮從貴族落入平民手中,從私人玩物轉向群眾,當今的策展已從昨日注重保存和紀錄的博物館學,落到以主題先行的當代藝術。但在香港地方細人太少,講策展是多餘!」
何慶基做策展之餘,總強調自己都有做藝術創作,但新世代的梁展峰卻相反,沒甚麼負擔,他認為除工作性質外,他不會自稱策展人,他只是書寫香港藝術現象的己見,換一個名字也叫香港藝術史。不過梁展峰的策展只屬業餘,收入僅佔開支的5%-10%而已!

■梁展峰06年的宣紙作品《旗1.0》。

■梁展峰去年於火炭某藝術家工作室策展的《延伸閱讀延伸》。

■梁展峰策展的《出走》香港藝術家群,前為他本人。

「聲」展人 一錘定音

楊陽只在上月策展了香港首個聲音裝置展覽叫《inmidair》,但她自認展覽是成功的:「因香港太嘈,大家都忘記了自己原來還有耳朵;聲音不但在香港社會被冷待,在藝術上也是相當邊緣!」她不認自己是策展人,只是找來了7位中外藝術家,做了6個聲音裝置作品,她說當大家都不知策展為何物時,總是用另一角度把問題和現象張揚出來,一切皆無答案,行動最重要。「策展是調停人,除『超級無厘頭藝術騷』,就算是小圈子深層交流,亦分分鐘成就大影響。同時我們都需要藝術八卦新聞,不但政治,而且生產力驚人,冇佢唔得,藝術史都係咁寫成嘅!」

■活躍香港的聲音藝術家CedricMaridet讀緊城大博士學位,在《inmidair》中將多個城市的聲音加入香港聲境。

■獲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Su-MeiTse的錄像作品《回音》,在楊陽策展的《inmidair》中展出。

■《inmidair》中荷蘭藝術家Felix的《爆裂聲》。石頭對路人引起空氣震動非常敏感,並作出反應。

最新銜頭:藝術引領者

兆基創意書院的創意教育總監馮美華也是有名的策展人,經典作品是02年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搞的數碼裝置《數碼悅事》,「好的策展人可令藝術家被認受,他需認識藝術史、具審美眼光及前瞻性,藝術家和作品成熟與否反不是問題,但卻足令觀眾和藝術家更趨成熟,甚至可發展出新行業。與藝術行政人員不同,策展人主催展覽。」她指當代策展人權力極大,藝術家要展出往往須通過策展人,他的大名甚至蓋過藝術家們,故引來某些藝術家反抗,形成當今藝壇最有趣的張力。」她還指出,在藝術家已發展成一種行業的今天,策展的名目就像學問的越細分工,最新名詞是「ArtFacilitator」!

■馮美華說策展的最新稱號是「藝術引領者」。

一個策展課程的誕生

有份策展7.1遊行橫額展《眾裡.眾言》、現為藝術空間總監和策展課程統籌的Tobias,說他的7個月全職策展課程每次只收4個學生,全課程的費用包括基本的旅行費3萬元,已包往荷蘭、意大利、廣州等地實習,與藝術家、畫廊經紀、博物館主管等人接觸,目標是在課程完成後策展一個以珠江三角洲為本位的展覽。當記者問學做策展人的必要性時,如個人在藝術圈內人際關係?佢竟然話策展人需充滿好奇,同記者工作接近,其好處是進入時尚中心、參與名流的私人聚會,大開眼界!

課程查詢:25174620
網址: http://www.para-site.org.hk

■香港首個正規策展課程的課程統籌,Para/Site藝術空間總監Tobias。

地產新寵兒與孫中山後人

當香港的策展人成為地產商的新寵兒,其實策展人的古代雛形之一,是把死囚示眾的判官;法國大革命後,世俗的藝術取代神聖的宗教,在歷史上展開連場破除偶像崇拜運動,跟國父孫中山是同路人,故策展亦被戲稱「拆展人」。但Tobias所提供的策展課本,藝術家還是作品的當家,但現代藝術史卻是由眾多策展人──同時是藝評人的論述結果;策展人與藝術家關係緊張,卻也相依為命,一邊破除舊偶像,一邊製造新經典。其實文化版記者,也是一種策展人,是日展品正是有血有肉,會行會走的「策展新人類──Q威拿」也!

■西九龍當代藝術館的構思(太古版),是香港策展世代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