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少年啜泣一夜跳樓死

坎坷少年啜泣一夜跳樓死

【本報訊】原本是文武雙全、與中學師兄「星之子」陳易希同樣有燦爛前途的16歲少年,雖成長於背景複雜的家庭,與弟弟隨母親改嫁,仍然生性做人。當他踏入青春期更心境大變,自覺身為長子要保護母親,放棄學業「擔起頭家」,惟昨晨他與朋友傾訴有感身世坎坷,留下遺書答謝父母養育之恩,然後從屯門湖景邨住所跳樓自殺身亡,結束短短16年的曲折生命。

母改嫁與繼父同住

因身世坎坷而走上絕路的少年曾朗(16歲),為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應屆中五商科班畢業生,是「星之子」陳易希師弟。阿朗父母在他年幼時仳離,與身在內地的生父絕少來往。約6年前,他跟現年13歲弟弟隨生母改嫁,與姓陳繼父及一名同母異父的4歲幼妹,同住湖景邨湖畔樓。
死者家人十分傷心,昨晨到現場拜祭,其中繼父提及阿朗寫着「多謝父母養育之恩,但我無以為報,好對唔住呀!」的遺書,更令他悲傷激動,哭說:「點解佢(阿朗)有勇氣揀死呢條路去行,但係冇勇氣親口同我講句對唔住?」
繼父形容阿朗兩兄弟乖巧、孝順,即使他們並非親生骨肉也視如己出,阿朗不欲母親捱苦,寧把升學機會留給弟妹,於中五開學數個月後放棄學業,隨繼父友人當裝修學徒,後改任茶餐廳外賣,每月將一半收入給母親。

允文允武多次獲獎

繼父續稱,阿朗與女友拍拖三個多月,感情要好,他又應允長子一個月前遷出與友人居住,可擁更多私人空間,父子從沒爭拗。他相信阿朗前晚約同女友及一班友人吃飯期間,疑各自提及家庭觸景傷情,導致情緒低落。
阿朗沒回新居,反而走到舊居大廈梯間哭了一夜,啜泣聲傳遍走廊,街坊未有為意。至昨晨6時許,阿朗被發現從大廈23樓走廊攀欄躍下墮在地面,送院證實不治。
姓梁副校長昨稱讚阿朗文武雙全,屢為學校爭光,在朗誦、跳舞、空手道、卧推舉的舉重比賽,多次獲得獎項。

專家意見:應訓練子女學習面對逆境

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的「觸動輔導中心」督導程翠雲指出,阿朗準備踏入青春期時,無論生理或心理都有很大的變化和波動,頃刻再遇母親改嫁,生活突然出現轉變,會令他更難適應。不過,阿朗反而表現成熟、平靜,除了是繼父待他很好,亦可能是假裝出來,隱藏真正感受,因為長子通常被期望會生性,他避免母親為難和增添壓力,惟有犧牲自己的感受與前途。
程翠雲形容,阿朗與朋輩互相比較家庭背景,難免會自卑及感懷身世,卻非主要自殺原因。她估計阿朗與朋友閒聊間,被一些事觸動,遏抑多年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其實他在青春期的突然巨變,家長及學校應當關注和了解,父母亦應訓練子女學習面對逆境和珍惜眼前所有。即使無法選擇出生環境,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後天命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