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肇事的中華航空公司過去一直被指內部管理混亂,安全問題為人所詬病,自從02年發生客機空中解體的嚴重意外後,華航積極改善飛行安全,並開始被公眾接受。但昨日華航客機再次發生嚴重意外,有居港的台灣人表示,無論機票再平也不會乘搭,「已經唔係成日搭(飛機)㗎啦,意外率嘅嘢百分之一都嫌多。」
根據美國一個全球飛安專業評估網站(airsafe.com)02年的統計,剛剛發生爆炸意外的中華航空,是亞洲19家大型航空公司當中,失事率最高的一家。
自1970年以來,華航的致命事故比率為7.16,即每飛行百萬架次,就有7.16架客機發生墜機事件,這個比率較排名第二的印度航空還要高出2.27倍。05年,德國航空雜誌《AeroInternational》根據國際航空協會過去30年的航空意外統計資料,按全球50間航空公司安全紀錄定出排名,華航排名倒數第三。
華航由1970年至今,已發生最少10多宗嚴重意外。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要數2002年5月25日的嚴重空難。當日一架由台北飛往香港的波音747-200型客機在澎湖外海極速解體墜毀,造成225人死亡,包括6名港人。
居港台婦:可以避都唔搭
嫁來香港,經常往返港台兩地的台灣人黃太對本報表示,華航空難多多,她很多朋友都不願再乘搭華航客機,「幾年前嗰單嘢(02年空難)真係好攞命,可以避都唔會搭。後來佢冇乜事,又出平機票谷市,先多番人搭。」她表示台灣機師多由退役空軍擔任,他們較具冒險精神,「早幾年嘅空難,如果機師謹慎啲,就唔會飛。」
中華航空於1959年12月16日由中華民國政府與國民黨出資成立,初期項目多半為軍事活動,包括不定期包機業務、敵後空投、空降任務等,1961年還曾到寮國代行戰地運補任務工作。70年代,華航由「軍方航空」轉為「民用航空」,並於88年成立「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簡稱華航會),將監督管理權交給社會。因為政治考慮,華航極力洗去「國營航空公司」的形象,包括以「紅梅揚姿」之潑墨紅梅花作為航空公司的標誌,以取代原有的「紅、藍、白」三色條紋與中華民國國旗標誌。
政府屢派外行高層做領導
1993年,華航正式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成為當地首家上市的國際航空公司。然而接二連三發生的空難事故,揭露了華航內部管理混亂,有指佔股72%的華航會是各黨勢力安插親信「撈油水」的地方。華航內部的員工亦指政府高層每每指派非專業人士領導華航,導致管理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
02年空難發生後,當時的華航會董事長蔡兆陽及其餘董事提出辭職。當時在澎湖指揮救難的交通部長林陵三則臨危受命,接掌華航會,當時的挽救措施包括賣出華航會持有的股份,大幅改組,並增加外聘機師等。
本港東瀛遊旅行社執行董事禤國全表示,「其實近年佢哋嘅機師已經年輕化,服務水平亦不斷提升。每次出團我哋都有請團友做問卷調查,對於華航嘅評價都唔差。」他認為今次意外對於華航有一定影響。
街訪:搭華航旅客照登機
華航近年部份空難
1970年8月
華航YS-11型客機在惡劣天氣下抵達台北松山機場時,在機場西北方福山出事,14人死亡。
1971年11月
華航CVL客機在台灣海峽上空疑機上炸彈爆炸失事,25人死。
1986年2月
華航波音737-200客機在台灣馬公機場落地時跳起,重飛後在馬公外海墜海,機上13人罹難。
1989年10月
華航波音B737-200客機在花蓮機場起飛後撞山,機上54人全部喪生。
1993年11月
華航波音747-400客機自台北抵啓德機場時衝出跑道落海,23人受傷。
1994年4月
華航空中巴士A300-600R客機在日本名古屋機場降落時墜毀,264人死亡。
1998年2月
印尼往台北華航空中巴士A300-600R客機在中正機場降落需重飛時,在桃園墜毀,202人死。
1999年8月
華航MD-11客機在颱風中降落赤鱲角機場時折翼翻轉,3死213人受傷。
2002年5月
台北來港華航波音747-200客機起飛不久即在澎湖外海空中解體,225人罹難。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