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辦奧運,乘機推廣所謂「漢服」,哪知北京人着在身上,卻被誤為日本和服。
為什麼?因為新聞圖片所見,新出的「漢服」圖案太花,而且衣連襟結的不用鈕扣。這是典型的日本服裝,就像張愛玲讚美的:
「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圖畫:棕櫚樹的葉子半掩着緬甸的小廟,雨紛紛的,在紅棕色的熱帶。初夏的池塘,水上結了一層綠膜,飄着浮萍和斷梗的紫的白的丁香,彷彿應當填入哀江南的小令裏。還有一件題材是雨中花,白底子上,陰戚的紫色的大花,水滴滴的。」
奧運的「漢服」,圖案有沒有日本和服之華美呢?還是只懂得一叢叢像海鮮酒家的壁畫裏的富貴牡丹?恐怕不是漢服,是二流仿偽的和服而已。
因為中國的傳統服裝不重圖案花巧,講素淡的顏色:一件黯紅的舊棉袍,一襲藏青的褂子,祖輩出了讀書人的尋常人家用棉麻、富泰的商賈改用絲綢,不擅喧揚,只懂內斂,今日的中國傳統服裝,最得張愛玲時代的大宅神髓。
名字是法文,總店開在紐約第五大道,BlancdeChine是中國瓷白的意思。老闆採用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把絲綢和棉布的天然料子,剪裁得與亞洲人的肌膚渾然一體。穿在身上,好似與清末民初一簾清風明月的古魂同在,秀逸之態,端華之姿,把英文裏的一個華文今日無從領會的字眼穿活了,叫做Decency。
在一個惡俗的華人世代,BlancdeChine變成了貴族品味。打開她的Catalogue,連女模特兒也精選中西混血的另類:找中國模特兒,她們是生長在「文革」後跟中國香火斷絕的一代,像近日聞名的CoCo,即使減去二十磅,她這輩子永遠穿不起。讓鬼妹來做衣架子,再有氣質也像《生死戀》裏的女主角。老闆別具慧眼,只有中西混血的模特兒,眼神和面容才會流露一股孤芳自高的邊緣的哀愁。
真正的中國服,只此一家,其他為什麼奧運世博趕出來的,全是非中不日的偽冒泡沫。如果張愛玲今日在生,她會喜歡的,因為她知道,真正的中國,討人喜歡,引人神往的,今日都在外面,有了BlancdeChine,卻沒有了「在綠短襖上別上翡翠胸針的」張愛玲這等衣服鑑賞家,在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之外,世上多添一樁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