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七日,俄羅斯政府因金融危機及盧布大幅貶值的緣故,突然宣佈重整債務及暫停償還外債。這個消息雖然引人注目,但俄羅斯只是個積弱多時的「前超級強國」,在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性不高,很多人都把俄國的危機視為個別事件。可惜,環球金融市場是個環環緊扣的體系,是一隻比小鹿更容易驚惶失措的「動物」,個別市場、個別地區的事故很容易透過大量的中介機構如高風險投資基金、hedgefund之類不斷擴散,不斷散播到不同市場,最終引發全球震盪。以九八年的俄國金融危機為例,它不過令──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LTCM)周轉不靈而已。可是由於投資機構、投資市場層層緊扣,LTCM的困境迅速擴大至市場以至整個金融體系的危機,龐大的債券市場更一度因投資者爭相走避、爭相減低風險而財源枯竭,無法正常運作。美國聯儲局結果罕有的出手干預,協調主要金融機構推出挽救方案,並大幅向市場注入資金,才讓全球金融市場免於崩潰。
近期美國的次按危機到底有多嚴重還是未知之數。要知道美國既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發達、最龐大的金融市場;這個市場一旦出現危機,它的規模肯定比九八年俄國引發的危機大得多,對全球市場的衝擊更將以倍數計。只要有個別金融機構或大型基金不支倒下,它所引發的連鎖效應、骨牌效應將比九八年的危機大得多,也難以收拾得多。美國聯儲局大概也明白次按危機的震盪非同小可,故此在前幾天突然調低對銀行的貼現利率,放寬銀根,並向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以維持市場的程序及暢順運作。但次按風暴的威力還未完全浮現,近幾星期的金融市場震盪包括本地股市的大調整極可能只是風暴的序幕,只是掛起「一號風球」,真正的衝擊還在後頭;即使聯儲局突然出手干預,也未必足以力挽狂瀾,也未必足以穩住全球金融市場或包括香港金融市場。
除了次按危機這個重大的外圍不利因素外,香港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還有另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內地通脹加速升溫。根據內地最新的數據,中國整體通脹率已超越百分之五這個危險的水平,是十年來最惡劣的情況。而從內地重要商品、食物供應緊張、價格不斷上升等情況來看,通脹壓力不但沒有絲毫減退,反而在不斷增加,不斷上升。
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不平衡的龐大國家來說,通脹升溫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通脹意味一般人的消費力、購買力被蠶食,意味一般家庭越來越感到入不敷支,他們將感到不安,他們將感到惶惶不可終日,怨憤之氣便由此而生。當社會的不安及怨氣不斷積累時,官民間的衝突、對抗將會激化,很容易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內地因改革開放政策理不順而出現嚴重通脹問題,結果引發連串的學潮、工潮及大規模群眾運動,以穩定為優先的中國政府當然不願重蹈覆轍,當然不願通脹進一步惡化了。要馴服通脹這隻惡獸,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幅收緊銀根,包括持續加息及抽走資金。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熱錢流轉,才能減少及阻慢體系內的資金流動,避免過多熱錢追逐供應有限的商品及服務。
誰都知道,內地的熱錢、資金是推動本地股市天天向上的動力;當內地要收緊資金對抗通脹時,游資、熱錢肯定會顯著減少,而香港股市也肯定會受到牽連,出現大規模以至長期的調整。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