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onsunday:佛洛伊德理論 中國行不通?

alwaysonsunday:佛洛伊德理論 中國行不通?

中國治療精神病的體制,無論在國內外,形象向來低落。中國曾將政治犯送到由公安管理的精神病院囚禁,國外批評對這種做法,完全合乎情理。至於在國內,民眾一向覺得,只有嚴重精神錯亂或極端異常的人,才要送到那些愁雲慘霧的醫院。
從城市開始,這種情況逐漸起變化。社會日益富裕,民眾更關注生活質素,促使心理輔導和精神健康諮詢的需求大幅增加。心理健康診所及有關行業迅速發展,而且越趨專業。
這方面的需求大概早已存在。畢竟,在改革開放前的共產中國,物資匱乏,政治運動頻繁,民眾的生活壓力極大。不過,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張建新指出,現今中國城市的居民也面對龐大壓力,一方面是賺錢,更重要的是與鄰居比身份地位,結果精神緊張及抑鬱等失控情況大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算,約一億人口的心理健康有某種問題。
張建新教授表示,現今的中國民眾,逐漸不再羞於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如諱疾忌醫或自行服藥等傳統觀念,亦開始有所轉變。當然,改變社會觀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今年較早時間,上海婦聯一項調查發現,該市過半數家庭有成員精神受壓,或有嚴重焦慮迹象。然而,當中只有百分之二的受訪者曾接受專業治療,而只有一成九受訪者考慮求醫。
中國的心理健康醫護人員仍然短缺。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指出,全國僅有一萬七千名註冊精神科醫師,按人口比例計算,僅是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民眾遇有精神科問題,往往只能夠找到普通醫生診治,通常處方抗抑鬱藥便了事。

中國的精神科醫師,對於專業輔導以至其他療法的效用,仍在探索階段,標準不一。全國其中一項最有規模的精神科醫護人員訓練計劃,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負責設計及統籌,該部門同時負責廚師、司機及技工的資格考核。
不過,在學術方面,中國的心理學家則不斷與外國專家加強合作,希望將外國有關精神病的成熟理論,以至治療手法,引介到中國應用。張建新教授指出,當中以行為治療及認知治療的手法較為有效。至於佛洛伊德的體系,因其強調很多病徵的根源是童年陰影及性壓抑,中國的病患者似乎較難接受。
原籍丹麥的臨床心理學家KirstenThogersen教授,已在中國教學十年。她認為,中國人較抗拒佛洛伊德體系其來有自,因為西方的認知及行為治療是針對病人的行為,所以比較能夠有效地治療中國精神病患者的焦慮症或恐懼症。但那些社會關係出了問題的病況,則不同文化有很大差距。
KirstenThogersen教授又預計,中國的社會心理學家將會就這些問題,自行發展出多種有趣的心理學理論。
The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Londo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