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科研道德由現在做起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科研道德由現在做起 - 侯聯貴

同事阿Paul傳來一宗機械人的新聞,原來南韓政府正草擬機械人的道德憲章,釐定人類使用機械人的權限,以及設定機械人的操作守則。據報,該份憲章有數條所謂的機械人定律,包括確保人類對機械人的控制、保護機械人獲得的數據,並防止違法使用機械人等。
筆者年前曾就機械人做過些少研究,知道機械人源於人類對電腦的原始恐懼。「機械人」一詞,是1920年由捷克劇作家所創,當時是寫人類創造機械人之後,卻最終被機械人所害的故事。現今觀之,八十多年之後的今天,在真實世界中的人類才告醒悟,是否有些後知後覺呢?
不少有關機械人的概念,是來自早期的科幻小說,機械人「理性化」的邏輯,始於六十多年前的小說創作。1941年,科幻小說家IsaacAsimov,把機械人和其科學邏輯概念融合,將之巨細無遺的寫進小說中,創下機械人三條守則(LawsofRobotics)。至於探討人類/機械人的真實/虛幻,並將討論提升至哲學層次,不能不提PhilipK.Dick的科幻小說,也難以忘記他四十年前出版的小說《DoAndroidsDreamofElectricSheep?》改編而成的電影《BladeRunner》(圖)。
越來越多的科技研究,為人類帶來恐懼,好像年前南韓黃禹錫教授進行的幹細胞研究,由於收集樣本來源不明,研究數據不清楚,觸發人類道德和學術誠信問題(南韓2005年為黃教授度身訂做生物科技道德法,可惜教授也難逃一劫);南韓今次又制訂機械人的道德憲章,似是預計到機械人科技的普及,將對人類道德帶來挑戰,也有可能威脅人類的安全,所以訂立憲章,乃未雨綢繆之舉。

科技城市須重道德

不過,科研引起的道德問題,又豈只這些未來科技呢?近日筆者一位同事指出,在某某醫院求診後,被要求填寫問卷,但問卷既無註明目的和用途,也不清楚有關方面會如何處理數據,更不用期望,會有同意書或查詢研究道德問題的電話。
此外,若果這研究機關與政府或醫院的數據庫連結,將收集得來的資料,互相對照並結合,受訪者的私隱,更在不情願和不知情下受侵犯。這些近在眼前的科研引發的道德問題,可能更值得大家的關注。若科研道德也做得不妥,香港也難言是科技城市。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