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全球股市下挫,原兇之一是美國次級按揭風暴。一般人的想法是,因為次級按揭債券投資失利,以致金融機構損失,繼而引發連鎖效應。實際上,主角除了次按,還有在投資界流行的CDOs(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抵押債務債券。
據研究報告顯示,在港上市6間內地銀行次按相關損失達40至50億元。消息一出,股價大幅下跌,如果投資這些內地銀行失利,是否有興趣了解投資失敗的原因?據說主要與銀行投資了CDOs有關。要多些了解CDOs,這種產品,可參考由FrankJ.Fabozzi等人撰寫的《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
Fabozzi本身是一位債券研究專家,寫過多本有關債券的書。這本CDOs,正是與債券有關,適合進階讀者觀看。全書分為八個部份,共24章,基礎CDOs運作,第一章已有談及。
原來CDOs的出現早在1987年全球股災之後,但30年後的今天,CDOs規模越來越大。在2005年時,全球CDOs總額約有1.1萬億美元,資產規模龐大,CDOs本身亦有獨特的風險及回報,適合不同投資者。市場中,有很多與CDOs有關的名詞出現,但實際上不同名字背後所講的東西,可能一樣。有關CDOs的術語,書中有詳細論及。作者又指出,要簡單了解CDOs,可從資產、負債、目標及信貸結構出發。
它與普通債券基金不同,傳統債券基金投資者,共同分攤投資回報及風險,但CDOs是把投資分為數個級別,例如A至D。A的級數最高,D是最低,不同級別的CDOs持有人,得到的回報都會不同,A級最低,D級最高。當CDOs投資的債券物品出現問題,率先由D級CDOs投資者承擔,如此類推。CDOs是比較複雜的投資產品,想知多些,這會是一本不俗的入門書籍。
浸會大學
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