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寶」展覽剛剛結束,看書畫展覽由於人頭洶湧而看得如此沒有尊嚴,我還是第一次體驗到。
按博物館規定,預約了時間,換來五分鐘觀看《清明上河圖》,這五分鐘匆匆一覽不在話下,旁邊還有工作人員不斷催促,其中一位所作「觀畫如吃迴轉壽司,向前移動得快可以增加一輪」的比喻,令人啼笑皆非,最後有儀器發出急而短的音響,逼使大家離場,根本無法集中精神欣賞。
有甚麼辦法呢?都是一生難得一睹的書畫,人人都有觀看的權利,博物館又是公帑經營,進場人數多寡,代表着業績高低。於是,在宣傳攻勢下,門庭若市,觀者如潮。
既然講求民主,不能再由精英壟斷,博物館廣開門戶,也是無可厚非;「國之重寶」在疏導人流方面,還算做得不錯,熙熙攘攘之中,依然秩序井然,氣氛安靜。真要說到這次展覽的不足,其實在於展品的陳示方面。
書畫數量其實不多,不連《清明上河圖》或其摹本,每次才十五幅。但很奇怪,藝術館往往將兩件書畫放置同一展櫃之內,這樣一來,人流往往積聚展櫃之前,難以分散,更嚴重的是展櫃內櫳空間不足,書畫無法整幅陳示,只展出中心部份,前後款的題跋和印鑒觀眾看不到。這本來是極為顯淺的道理,只要添加幾個合用的展櫃就可以解決,以藝術館的專業水平,不可能不注意到,何以會犯這樣幼稚的錯誤,我實在想不通。
作為對比,澳門近年的同類展覽令人滿意很多。以零四年的「至人無法」和去年的「亁坤清氣」為例,所有書畫都全幅陳列,長至數十呎的作品亦不例外,令人看得非當舒服。我們各方面的條件應該不會在澳門之下,何以澳門做得這麼好而我們如此不濟?我想來想去都想不通。
是由於回歸十年,中央才讓這批珍貴無比而且不宜長時間曝光的書畫來港展出。聽說澳門正在努力,爭取回歸十年誌慶時,能有同等份量的展出,這會是兩年後的事。我希望澳門成功,屆時可以娛悅地觀賞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