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別離與求不得(下) - 高慧然

愛別離與求不得(下) - 高慧然

求不得,卻是絕望。
求不得,是沒有機會開始,已經黯然結束。
傳說中,曹植的《洛神賦》原名《感甄賦》,甄宓的兒子魏明帝有感於此賦太露骨,遂易名《洛神賦》。
曹子建筆下的洛神「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只有「求不得」的女人,才會成為男人心目中的神。曹丕得到了她,最終卻將她賜死。《三國演義》中曹丕第一次見到甄宓,「披髮垢面」的她亦難掩「傾國之色」,曹丕即時承諾:「願保汝家。汝勿憂慮。」可惜,最終她連命也沒能保住。文帝賜死她的罪名是甚麼,至今仍是謎團。
唐朝後,關於曹植與甄宓的曖昧故事,一度甚囂塵上,李商隱《無題四首之二》中的「宓妃留枕魏王才」及《可嘆》中的「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足見一斑。若傳說是真的,則「妾身甄后是也,得字十年,傾心七步」,曹植有心,甄宓有意,惜天意弄人,甄宓首先嫁袁熙為妻,後來索性成了曹七步的大嫂。她一直是他「求不得」的女人。所以他「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至曙。」
「求不得」是愛情不老的保鮮劑,欲愛無從,如此絕望,卻又悽絕艷麗,思念是河,相愛的兩個人兒,隔岸遙望,找不到一葉飛渡的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