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診療室<br>讀者黃先生唔識投資股票 亨達黃敏碩分段買實力股

理財診療室
讀者黃先生唔識投資股票 亨達黃敏碩分段買實力股

黃先生現年43歲,缺乏投資經驗,過去二十多年並沒有買過任何股票及基金,只懂得將錢存在銀行做定期收息,或者透過母親投資外幣,他說:「這種儲錢方法,在經濟低迷,像沙士期間,是十分穩健做法,但在好景時,回報就不能追上通脹。」

個案:黃先生
年齡:43歲
職業:文職
婚姻狀況:未婚
每月收入:14,000元
每月支出:5,000元
資產:流動資金約30萬,每月可動用7至8千元作投資

症狀:

‧只識將錢存在銀行收息,不懂其他投資,現時投資回報率極低
‧沒有投資股票及基金經驗
‧沒有購買任何保險
目標:65歲退休後有足夠錢維持生活

斬腳趾避沙蟲

股票一向是香港人最熱衷的投資工具,黃生說:「身邊朋友都有玩股票,但自己冇玩,因為唔識,唔知幾時入市,好似最近美股同港股跌千幾點,我就唔知係咪入市時機。」去年在認購新股熱潮下,他曾考慮抽工行(1398),但最後亦不了了之。
朋友買樓的慘痛經驗,亦令黃先生抗拒置業,「有個朋友喺樓市高峯期,曾經擁有兩、三層物業,但一個金融風暴,即刻變咗負資產業主,元氣大傷,到𠵱家孭住一大筆債。」朋友多番提醒:「除非有筆多餘錢,唔急住用,否則真係唔好買樓呀!」
買保險亦為黃先生帶來一個不愉快經歷,十多年前,黃先生曾購買一份具儲蓄成份的保險,他說:「購買保險前,經紀話會有7至8厘回報,但實際只得兩厘幾,又唔解釋點解,態度又唔好。」最後他以取消保單表達不滿,逾4萬元供款,只取回3萬多元。到目前為止,他一份保險也沒有再買過。

黃先生曾考慮認購工行,但一直停留在考慮階段。資料圖片

選擇基金注意事項

‧過去基金經理的表現
‧選擇合適投資市場,留意當地經濟及股市表現,及基金持有的股票能否反映大市
‧基金公司提供的基金選擇,因同一基金公司轉換基金組合,收取較低轉換費
‧選擇BB級以上投資級別,減低風險

評語:

作為投資初哥,投資股票初期不宜過份進取,應從穩陣出發,買些大路、有實力的股票,並且要對投資的股票有所認識,知道自己「買啲乜?點解要買?」建議分階段投資,先用一半資金,即約15萬元投資股票。
此外,亦要選擇合適的入市時機,要有心理準備一旦「坐艇」,資金能守多久,同時要了解各種投資產品的收費及投資渠道,如基金投資的入場成本較重,需要較長投資年期。投資者能花多少時間投資,是否掌握最新市況,亦影響短線及長線投資策略。

建議:

黃先生可承受中度風險,建議將30萬元現金投資股票,另每月用7000元月供基金。
好處:
股票投資
 ‧靈活性高,方便套現
 ‧選買龍頭股,股價風險及波幅較低
月供基金
 ‧方便沒有時間管理投資組合的人士
 ‧適合少資本投資者,以儲錢形式投資

股票加基金攻守兼備

以現時可動用的資金,每年追求6至8厘回報,65歲退休時,會有逾800萬元資產,足夠應付退休生活。建議投資組合如下:
a)30萬股票組合投資(見表1),目標:股票一年平均有兩至四成回報;特點:公司業務獨特,同時為行業的龍頭股。
b)基金組合(見表2),透過月供基金或月供投資相連產品。目標:每年回報率10至20%;特點:增長及穩守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