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已經連續4個星期下跌,以跌勢而言,上周的跌幅確實驚人,恒指一周共失掉1505點,跌幅達6.9%。H股指數跌幅更大,全周共失掉1273點,即10.4%,但以上周五收市計算,H指與今年3月的收市低位8528點比較,仍高出29%。恒指上周五收市與今年低位18665比較,則只高出不足1成。
面對上周市況,投資者總有點不好受,加上歐美不少基金的虧損問題仍未明朗,部份投資者或基金大戶最終亦決定忍痛離場,一些於低位入貨的投資者,為求鎖定利潤,亦只得加入沽貨行列,這或許說明上周港股跌勢加劇的部份主要原因。
上述情況其實亦可在其他市場作出引證,台灣、印尼、南韓及一些新興市場,上周股市跌勢同樣驚人,這亦因為上述市場早前的升幅甚大,在現水平沽貨仍有不俗的利潤,因此,即使不是為應付客戶贖回需求,也希望先行沽貨以鎖定利潤。因此,一些早前升勢凌厲的「基金股」,上周出現的沽壓亦明顯較大。
正如筆者上周所說,中資股暫欠「避風塘」作用,其實亦是以基金沽貨套現為論據,但筆者亦預料不到其他基金或投資者的「跟沽」行動如何強烈,令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雖然,上周五下午3時至收市的一個小時內,恒指由低位急速反彈近1000點,但預期港股短期市況仍處於被動位置,歐美信貸市場問題仍未明朗,基金沽貨套現壓力亦未能完全消除,至於企業業績好壞對大市及個別股份的影響,現時已非主導因素。不過,這並不表示筆者認為公司基本因素並不重要,事實上,當信貸問題逐步明朗化及市況逐步好轉時,市場焦點必然重投於基本因素身上,而具基本因素支持的股份,往往成為主要吸納對象,股價反彈亦較強。
資金因素主導後市
現階段而言,資金因素仍主導大市,雖然不少股份由高位回落兩三成,但比對今年低位則仍有不少升幅,因此,筆者相信一旦次按問題再度拖累大市下調,這些仍累積不少升幅的基金愛股仍面對較明顯沽壓,現時仍不宜急於吸納。筆者統計過主要的熱門基金股當中,中國人壽(2628)、平安保險(2318)、鞍鋼(347)、北京首都機場(694)、中交建設(1800)、中海發展(1138)、中國神華(1088)、中煤能源(1898)於上周五的收市價,仍較今年低位有5成至1倍不等的升幅。藍籌股方面,現價仍較今年低位高出較多的股份則有港交所(388)、華創(291)及中信泰富(267),當中港交所的股價仍較今年3月低位高5成。
雖然,上述數據並不表示股價會回落至低位,但若市況仍不明朗,投資者對這些股份沽貨套利的誘引較大,股價料暫仍未喘定,但上述股份均屬有基本因素支持的股份,反彈及中長線投資價值仍高,可待股價進一步消化才加注或入市。
面對近日大跌市,筆者上周亦收到較多查詢,大多希望提供買入或沽出的建議策略,但個別投資者來電已顯得相當不安,其實,他們所持有的股份大多屬優質股,他們的不安主要是發現自己投入太多資金,假若他們投入的資金屬自己可接受的水平,根本不會因為近日急跌而不安,因此,揀選股份投資固然重要,但衡量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亦絕不能忽略,既然他們的不安是來自承受風險的因素,筆者也只得建議他們減持部份股份至自己感到安心的水平,才可避免受短期大市上落而令投資欠缺方向。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日前持有中交建設(1800)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