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十人景:太平山看夕陽行業

自然十人景:太平山看夕陽行業

年逾五旬的洪超平,眼下是日新又新的維港,身旁是情傾百載的一輛黃包車,冷看太平山下的車水馬龍。懶理金融風暴股市一瀉千里,還是經濟復蘇恒指飛越二萬,洪超平和他的愛車就是安坐高山處變不驚,坐看風雲變。
香港的黃包車跨過兩個世紀。19世紀末葉,香港尚未引入汽車,要找交通工具代步,起初只有轎子。至1880年,人力車從日本傳入,逐漸成為流行的交通工具。乘客想坐車,就在路邊大叫車仔,人力車就會隨傳隨到。
拉車也是一門藝術,別以為有氣有力的大隻佬就可以上山做車夫。今時不同往日,人力車已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遊客玩意,車夫想多掙一點錢,就得融入旅遊景點的氣氛,最好是穿一件別致的唐裝衫,生意怎樣爛,都要笑臉迎人:「死估估的,好像木頭一樣,誰坐你的車?」

牌照只能傳給下一代

到了鐵路都有人嫌慢的今天,人力車夫已是夕陽行業,已經日暮西沉到只能看見黃昏餘暉那一種。洪超平說,黃包車的牌照不可轉讓,只能傳給下一代,但子女都無意淌着汗喘着氣掙錢,這輛古老交通工具,傳到21世紀的這個年頭,恐怕是時候隨着斜陽下山了。
逢星期六刊登

太平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