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常打瞌睡,不一定是懶蟲,隨時隨地入睡,有可能患上嗜睡症。中文大學精神科系一項研究發現,若家庭成員患上嗜睡症(俗稱渴睡症),父母、子女的患病風險較一般人高出近90倍,三成人會出現嗜睡症的病徵,研究人員將進一步分析引發嗜睡症的遺傳因子,協助患者根治此症,甚至有可能破解「人為甚麼要睡眠」之謎。
負責該研究的中大精神科系教授榮潤國解釋,渴睡症原因不明,相信與遺傳有關係,患者經常有睡意,「瞓極都唔夠,食食吓飯,揸揸吓車,過過吓馬路都會突然瞓着,笑笑吓或者緊張嘅時候又會突然摔倒,或者手軟腳軟,但又唔係羊癇症。」
他指,患者睡眠質素差,睡眠時出現幻覺,又會突然醒來,全身動彈不得,以為「被鬼責」,日常生活經常「突然」睡着,容易被人誤會懶惰,學業成績及工作表現也不佳。
根據過往研究,本港每一萬人約有三人患渴睡症,估計全港有2,000人至10,000人患渴睡症,大多數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但求診者只有約百名。
中大早前邀請12位渴睡症患者參與研究,患者平均患病11.5年,年齡由7至62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2.6,每名患者再邀請至少三位家庭成員參與研究,共34名家人參與。
不自覺下失去意志
研究中,家族患病風險是2.9%,較一般人0.03%高出85.3倍,另外30%人有渴睡症的印記,「即係有呢個病嘅症狀,平常一般人要一個鐘先可以去到發夢期,但患者會好快瞓着、日間都好快入發夢期。」榮潤國說,病者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失去意志,頗為危險,很多患者以為自己只是比較貪睡及「唔夠瞓」,應盡快求診。
榮潤國指,美國8年前一項研究發現,嗜睡症患者腦下垂體缺少了一種蛋白,令睡眠失去規律,現今醫學界尚未找到治本之方,只能讓渴睡症患者服食刺激性藥物保持清醒,同時調整患者的生活習慣,例如教導患者午間小睡,用自己的意志力逐步控制睡眠習慣。
嗜睡症症狀
1.渴睡
2.大笑時突然手腳發軟,跌倒地上
3.睡眠時有幻覺,以為撞邪
4.睡覺時突然醒來,全身不能動彈,感覺「被鬼責」
資料來源:中大精神科教授榮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