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副食品價格普遍上升,雞蛋、肉類加得更甚,豬肉價一漲就是四成,以致只要有超級市場豬肉減價,馬上就會引來暴動一樣的人潮。
看新聞,所有的飯店餐廳都在加價,有一家香港人在上海開的小飯店堅持不加,但在套餐的內容上打主意,肉貴,就少用一點肉,配搭少肉多菜。
少肉多菜在今天來說,符合健康之道,一個套餐裏,多給你點豆腐多給你點菜,少點肉,吃的人說不定還讚你有心思呢!
但是,以中國人的精明,很快就會發現餐廳老闆這小心思不過是小心眼,肉貴你才給我多吃菜!你若真為我健康我無話好說,你在省錢討我便宜那就不成,給我肉,給我肉,吃壞了身子是我的事,吃不下去扔了也是我自己的事。
那位在上海開店的香港人,早晚會被比他精明十倍的上海人戳穿把戲。
其實數千年來,中國人一直過着多菜少肉的日子,吃肉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就是過上好日子的代名詞。上梁山造反為什麼,不就是為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錢人的日子好過是何標準?「朱門酒肉臭」,有吃不完的肉,就是富豪了。
數千年來,大多數的中國人是蔬食者,因為吃不上肉。我以前有個同學祖籍陝西,父親從小離鄉當兵,到兒女長大,帶着回去省親、探親的禮物中,有好幾十斤豬肉。但是,窮鄉的鄉親們久未嚐葷腥,一下子大塊肉端到面前,竟吃不慣了。
中國人吃肉吃得挑精嫌肥,怕吃多了堵塞血管什麼的,也就是近十年來的事,好日子也沒過上多久,現在豬肉又身價上漲,成了矜貴之物。雖然多菜少肉符合時代飲食潮流,但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後者還要加上心理壓力,過不多久,大概又要聽人罵什麼「朱門酒肉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