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年是香港回歸第十個年頭,正值中學會考重大變革,最宜順道檢討一下「母語教學」的成效。先舉八個例,讓今年有子女參加會考的家長看看「會不會」讀:棟梁、夭折、妖艷、儲君、莖葉、友誼、鬆弛、韋昌輝(太平天國的北王)。這有甚麼稀奇?各位家長或會覺得子女已讀到中五,還能不會讀?若真的全部讀錯,則多年供書教學的真金白銀,等於倒入了維多利亞港,說不定要以頭撞牆,謝過「養不教,父之過」的重罪!
怪音影響全港會考生
現時香港政府每年公共開支高達二千多億,單教育經費一項已佔約四分之一的五百多億。回歸後出台的「母語教學」政策,由論證、爭取到實施,牽涉至少兩代人。假如納稅人問成效有多大,教育局(即前教育統籌局)的官員自然會提交許多漂亮的數據,供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照本宣科。但是,各位納稅人又知否「貴子女」在學校學的是甚麼「母語」?知道那是「誰的媽媽」嗎?
回到前述八個詞語,現在香港的中學國文老師都被教育局再培訓、被迫這樣教:
‧「棟梁」要讀「凍梁」而「動梁」當錯。
‧「夭折」要讀「繞折」而「腰折」當錯。
‧「妖艷」反而要讀「腰艷」而「繞艷」當錯(即是夭妖對調)。
‧「儲君」要讀「廚君」而「柱君」當錯(儲蓄亦要讀「廚蓄」)。
‧「莖葉」的「莖」要讀「衡」而「敬」、「亨」都當錯。
‧「友誼」要讀「友義」而「友兒」當錯。
‧「鬆弛」要讀「鬆始」而「鬆池」當錯。
‧「韋」(姓氏)要「圍」而「偉」當錯。
這成了甚麼世界?原來各位家長「錯」了幾十年!
以上數例只是現時教育局指令全香港國文老師依從的部份「粵音正讀」,更多匪夷所思的怪音,在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會考參考書和十多萬考生手上的教材都有一份長長的清單。
本會曾在今年三月去信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當時的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先生、常任秘書長黃鴻超先生,請他們注意和檢討。結果只收過行政長官辦公室的回信說已轉介教育統籌局,幾個月後,新的教育局換了領導,還未見教育當局有片言隻字回覆。
請高官出來解釋一下
我想孫明揚局長和黃鴻超秘書長新官上任,可能真的「一頭霧水」。那麼或應請教育局執掌課程及質素保證科的副秘書長王啓思先生向公眾解釋,現在香港中學的「母語教學」,是將誰當作「媽媽」?
如果孫局長、黃秘書長、王副秘書長都沒有能力給一個明確的答案,那麼本會呼籲延請香港各家大學的語言學家、音韻學家和資深國文老師共同研判,棟梁、夭折……等小學生都該識讀的常用字詞是否一定要讀「凍梁」、「繞折」……。
母語教學!誰的媽媽?
望王啓思先生負責任解釋一下。
粵語文化傳播協會主席 潘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