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才橫溢,最終踏上光明之路,還是墮進地獄之門,秘訣是培訓方法。港人何仲柯醫生及其妻子蘇緋雲博士,20多年前分別誕下四名天資聰穎的兒女,他們均於9歲至12歲考進大學,19歲取得雙學位或雙碩士資格;四人目前分別成為醫生、工程師、心理教育家及大學教授。何仲柯說:「最緊要係令佢哋感受到愛,佢哋自然可以發揮潛能。」
父:培訓秘訣係愛
何仲柯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他於1962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與妻子蘇緋雲均是港人,兩人的子女天資聰穎,全部於9歲至12歲入讀大學。何醫生憶述,長子在1歲時已愛翻看字典,起初他不以為意,但長子入讀幼稚園時感到沉悶,只愛獨自計算分數,原來兒子天才橫溢,最終9歲已入讀大學,約20歲取得雙碩士及博士學位。
何氏夫婦的次女也在9歲入大學,但後來因感課程不適合,轉往私校就讀,至14歲重返大學及跳級,18歲取得三個本科學位,現任職教育心理學家。三女於12歲入大學,現職醫生;幼子則12歲入大學,19歲取得雙學位,後於哈佛大學攻讀博士課程,後以27歲之齡於美國的大學任教授。
培訓天才的秘訣,何醫生強調,「最重要係畀子女歡樂,父母時時刻刻教導佢哋,令佢哋感受到愛,佢哋自然可以發揮潛能;𠵱家好多人都忽略咗呢一點。」
何仲柯認為,9歲神童沈詩鈞入讀大學需作多方面考慮,「好似佢智能上係咪居高臨下,當年我四個仔女入讀大學,成績都高過一般嘅大學生,否則同人競爭好大,壓力好大!佢更加需要家庭支持。」
大馬天才患抑鬱症
不過,並非所有天才都成功,馬來西亞有一名天才,13歲時獲美國的大學取錄,16歲畢業回國後,突然不再與任何人說話,也不愛與人溝通,結果患上抑鬱症,最後更因厭食症而死亡。何醫生說,當知道子女是天才後,必須以正確方法培育,達至身心平衡發展,否則天才會變成他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