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800多個珊瑚品種,其中本港發現的珊瑚便達84種,佔全球數目的一成。漁農自然護理署進行的全港珊瑚普查結果顯示,大部份於本港發現的珊瑚屬正常及健康,污染未令海洋生態失守。珊瑚群落更為各樣海洋生物提供生活處所,現時生存於珊瑚村內的各種海洋生物數目,已可媲美全球最大珊瑚礁集中地加勒比海。
全港性的珊瑚礁普查已進行10年,漁護署於2000年開始統籌整個普查項目,去年分別於33個地點進行珊瑚普查。漁護署高級海洋護理主任陳乃觀表示,東平洲及海下灣發現的珊瑚品種數目是全港之最,發現的珊瑚品種超過60種。
顏色越深健康越好
陳乃觀解釋,珊瑚的顏色濃度反映體內的共生藻數目,也說明其健康狀況,珊瑚顏色越深,代表其健康越好。普查人員在檢視珊瑚群落時,會以珊瑚健康監察表對照珊瑚顏色,在一級最低、六級最高的評分準則下,記錄珊瑚的健康狀況。他指本港珊瑚平均維持在四級至五級之間,屬健康及正常。在珊瑚以外,普查人員也會記錄20個指定品種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否活躍於珊瑚群落間,引證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香港電台電視部將於本月20日,推出一齣海底生態紀錄片《海底漫遊》,紀錄片將展現都市人難得一見的本港水底生態,包括不同的珊瑚群落及各樣海洋物種。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