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想高就高!」消費者委員會踢爆有誇張失實的增高廣告療程無效,更擬首次動用消費者訴訟基金,控告涉嫌誤導的美容機構,為兩名投訴人追討逾6萬元損失,並起阻嚇作用。消委會批評現時法例存有漏洞,讓有關機構多年來得以消遙法外。
消委會05年至今接獲12宗涉及增高療程的投訴,有關廣告聲稱透過物理治療、藥物、儀器,「無需開刀或注射」,可令人增高;廣告又強調任何年齡或性別都可增高。
後天增高風險大
物理治療學會澄清,增高不是物理治療科學範疇;醫學會會董陳以誠說,青春期後即男性為18歲,女性約16歲便停止長高,須透過手術或藥物注射才可後天增高,如小孩子可透過注射生長激素增高,但須經醫生評估,因激素或致關節痛、高血糖,甚至癌病。至於成年人,只能透過多次進行昂貴的折骨增高手術,並存在風險。
投訴人甲向一美容機構買8,000元10次的增高療程,職員再游說他花22,400元加軟化骨療程等,最後他身高無寸進,卻發現膝蓋筋發炎,上樓梯及站立太久都會疼痛。
另一美容院向投訴人乙稱,只需用藥物塗在腳部再電療,可增高3至5吋,乙遂買了10次療程共6,500元,職員後來說他腳骨硬,要用「軟骨膏」,但需再付25,500元,最終仍無效。
擬為投訴人興訟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透露,上述個案均未能調解,故考慮以消費者訴訟基金,循民事途徑為投訴人討回公道,但仍需交法律代表研究。她說,衞生署稱有關增高廣告沒有聲稱可預防或治療,故沒有違反《不良醫藥廣告條例》;而《商品說明條例》只管商品,故該會正研究建議促請修例,擴大至服務如增高、纖體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