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9歲神童沈詩鈞獲多名大學教授評定數學能力達大學程度,浸會大學、科技大學爭相考慮取錄之際,對這名小天才一無所知的教育局卻認為,沈童身心須均衡發展,方可升讀大學。若詩鈞下月無法成為大學生,教育局表示會替他尋找小學學位,就讀小三。這個荒謬建議,已被沈父斷言拒絕;多名學者直斥政府糟蹋天才,質疑局方多年來不知埋沒了多少人才。記者:梁美寶
父親屬跳級生、兄長沈怡謀14歲入讀牛津大學數學系的9歲數學天才沈詩鈞,當年為協助兄長往英國讀書,由小一跳級至英國預科課程,今年更應考了英國會考及高考考試,結果其會考成績優異;高考成績則於今日放榜。他同時應考了一個比高考更深數學考試,名為AdvancedExtensionAwardMathematics也於今日放榜。
沈詩鈞近日分別經浸大及科大數學系面試後,兩校教授一致認為他數學成績卓越,已達大學水平,目前只待兩大校長吳清輝及校長朱經武首肯,他即可躍身成大學生。
教育局:有類似天才讀小學
本報昨日向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總課程發展主任陳沛田查詢該局對沈詩鈞的支援時,陳沛田卻指一直不知有關個案,暫未與對方聯絡,但極希望替沈童作資優評估,以便作合適的安排。
不過,陳沛田對沈詩鈞9歲入讀大學持懷疑態度,他稱大學曾向資優教育組詢問意見,又指大學收生時不應只着重學術成績,即使沈童學術上達大學水平,但仍要評估其心智發展及其他科目成績。他表示,最終決定收生權屬大學,一旦詩鈞不獲大學取錄,局方可為協助他入讀本港的小學或中學等,「佢嘅年齡相等於小三學生。」
神童父:唔係呀?走回頭路
陳沛田說:「教育心理學家還要看其學習進度、修讀甚麼等,佢可能唔使三年讀完大學,咁之後可能點?可能條路反而會越走越窄。」他指局方近年發現有一些約11、12歲的港生,其數學水平已達大學水平,但因他其他科目的成績只達小學水平,認為對方不適合入讀大學,局方則特別為他安排良師引導計劃,由大學專家提升其數學才能。其中一名約10歲已達大學水平的學生,當年繼續就讀小學,現約13歲、正就讀普通中學課程。
沈父對教育局的建議表示詫異:「唔係呀?要佢讀番小學?」他表示,兒子已由小一跳升至預科,根本無可能要他走回頭路,況且詩鈞對英國高考的數學、進深數學及統計學均有信心,故他希望兒子可獲大學取錄。他曾批評本港的資優教育的培訓不足,多年來不知埋沒了多少天才。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批評,局方處理資優學童的做法因循保守、故步自封及欠缺靈活性,「佢哋多年來已經埋沒咗好多個人才,若果建議呢個天才讀番小學,簡直係埋沒天才,都唔知政府點解見到一個特殊才能嘅學生就手足無措。」他質疑局方在培訓資優兒童的投放資源不足。
浸大:有足夠環境配套協助
天才教育協會會長陳家偉認為,詩鈞雖然只有9歲,但他參加了高考、會考等課程,認為以其智力發展不應就讀小三,並指這類天才可能在數十萬人中才有一人,認為政府應靈活、具彈性處理其個案。
有意取錄詩鈞的浸會大學副校長范耀鈞認為,詩鈞的個案特殊、屬天才兒童,需特別處理。他說,校方不會只是考慮其學術成績,最希望提供優良環境培育天才兒童,浸大已設有兒童環境發展中心,有足夠環境配套:「外國好多小朋友提早入大學,香港唔會埋沒資優嘅人才。」
去年奪得菲爾茲獎(又稱數學界諾貝爾獎)的港產澳洲籍華裔天才數學家陶哲軒,回覆本報電郵時稱,不應特別在意資優兒女入讀那所著名大學或熱門學科。他又提醒家長,應讓資優兒女自由發揮,不應過份催谷其具天份的範疇。
培訓資優兒童方法
*不要只着重分數或成績,過份催谷溫習求好成績,或會影響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
*應盡量讓子女在其天賦方面自由發揮,不要過份催谷,但也不應完全放任
*應多些讚賞子女憑後天努力得來的成果,而不是一味讚賞他們的天賦才能
*容許子女自行選擇,即使他們的興趣跟與生俱來的天賦屬不同範疇
資料來源:2006年菲爾茲獎得主、數學天才陶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