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奧運」與「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並列為北京奧運的三大理念,官方強調奧運舉辦過程「以人為本」,但有北京學者認為,奧運帶動的國學熱,是人文奧運的重要表現之一。
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內地著名文化評論家張頤武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中國雖然一直強調民族精神,但這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民族的傳統事實上流失得很快,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更讓國學快速沒落。
‧人文陶冶難望速成
張頤武認為,內地近年掀起國學熱,包括讀經班、漢服熱、祭祀熱,都與奧運有關。中國人在經歷近代百年屈辱後,對舉辦奧運盛會帶有很濃的民族情感,希望將它作為展示中華文化的平台,因此,在海外也積極創辦孔子學院。
不過,張頤武在他的博客中也引述了友人的一句話:「北京是一個概念掩蓋一千個缺點的城市。」那麼,在「人文奧運」的概念下,北京掩飾了那些缺點呢?張頤武對此不願深談,只表示人文的陶冶、公民素質的提高,包括待人接物的禮儀,不可能在短時間裏達到目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