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中國須找出通脹根本 - 王冠一

國際視野:中國須找出通脹根本 - 王冠一

中國7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5.6%,其中城市價格漲5.3%,農村則上漲6.3%;食品價格升15.4%,當中勁漲價的是肉禽類及其製品升45.2%,鮮蛋升30.6%,其餘不提也罷,光看見民以「食」為天的價格升幅如此犀利,不難想像人民搵「食」之苦況!
通脹急劇上升,除了苦人民外,領導人也頭痛不已,若以行政手段打壓,不知藉口那裏尋之餘,更是無從入手,霎時間怎可能大量供應豬牛羊雞?如果採取貨幣政策──加息,更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別說一厘不足的活期儲蓄利率,就算1年也僅僅是3.3厘而已,如以傳統智慧在通脹率上加2厘至2.5厘才能壓抑通脹來衡量,這一年利率豈不是要加到上8厘,試問點加?
筆者見消息出籠後,大部份傳媒或分析員只顧報道慘情及揣測中央政府會以怎麼樣的手段或策略來對付惡狼(通脹),卻忽略了為甚麼肉禽類價格會勁升至不可思議的地步,似乎搔不着癢處。
冠一嘗試以小人之心來作分析,大部份家畜都需要飼料飼養才會快高長大,盡快供應市場,然則飼料多以營養較豐的玉米混造而成,而玉米價格在過去幾年以倍數上升,連遠在美國的星巴克(賣咖啡要供應埋牛奶)和PizzaHut(用芝士造薄餅)也叫苦連天喊加價,汝道中國老百姓又怎不要捱貴肉?那麼玉米為何如此昂貴?
只要想想人要食玉米、家畜要食飼料、汽車要飲乙醇(用玉米提煉),這玉米價格又怎不如坐火箭?有人或會問:「乙醇是否能替代汽油使開車人士省點錢並且不會污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似乎兩者都不是!」nextquestion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