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縣塌橋 10秒全垮掉<br>至少29死 32失蹤者凶多吉少

鳳凰縣塌橋 10秒全垮掉
至少29死 32失蹤者凶多吉少

湖南湘西自治州鳳凰縣發生的塌橋事故,導致死亡人數增至29人,至少32名失蹤工人仍被埋在倒塌的石堆下,凶多吉少。而被救出的64人中,有20多人受傷。據逃生的工人稱,大橋四孔依次垮塌,「轟!轟!轟!轟!」連續幾聲巨響,不到10秒鐘,整座大橋就全部垮塌了。鳳凰縣是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故鄉,有網民慨嘆:塌橋令「美麗的邊城頓時失色,沈從文也會流下傷心熱淚!」

肇事的沱江大橋,位於鳳大公路堤溪段,全長320米,橋寬12米,為4跨形石拱橋,原計劃趕在下月湘西50周年州慶前完工。
本月13日肇事當天,鳳凰縣的官方網站仍大吹大擂,稱鳳大路各項建設工程接近尾聲,通車在即;又指沱江大橋「氣勢宏偉,古鄉古色,十分契合古城整體風貌,建成後必將成為古城的又一重要景觀。」

工程師上午自誇下午即塌

據稱,當局為了趕工程,從今年4月開始,展開新一輪的勞動競賽,州公路局總工程師、鳳大公司總經理游興富在報道中向當地記者誇口說:「我們將盡全力搞好工程建設,高標準、嚴要求,爭創全線優良工程,為50周年州慶獻上一份厚禮。」不料報道當日下午即發生塌橋事故。當局已將兩名建橋負責人扣查。
據新華社報道,鳳凰縣現場救援指揮部最新統計顯示,大橋坍塌時現場至少有125人在施工,大橋在當日下午4時40分發生倒塌後,至昨日下午死亡人數已上升到29人,成功逃離及救出的有64人,當中22人受傷,5人傷勢嚴重,另有至少32人失蹤。不過,有目擊者則稱現場至少有200人施工,相信死亡人數高達近百人。

石頭高空砸下殺傷力極大

事故發生後,總理溫家寶昨日指示當地政府全力搶救並徹查原因。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等領導亦趕到現場指揮搶救。當局出動過千人,及派多部挖土機到場搶救,但進度緩慢。塌橋現場一片廢墟,地上倒着斷裂的橋墩和碎石子,橋墩裏露出用水泥粘合的石子,橋墩裏沒有鋼筋。石堆裏冒出一根根彎曲的鐵枝,據稱是準備拆除的支架。
有現場搶救人員稱,大橋塌下時,由於很多石頭從空中砸下來,其硬度比普通磚頭更大,因此對人傷害也更重。加上事故發生到昨日下午逾一日,失蹤工人被埋在廢墟深處,又缺少食物和水,生還可能性愈來愈小。
本報記者

話你知:《邊城》描述鳳凰美景

鳳凰縣位於湖南西部,是典型的苗族聚居區,聞名中外的的旅遊勝地。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就是以其故鄉鳳凰縣小鎮為背景,許多遊客被文中提及的吊角樓、月下對歌、放燈等民風民俗所吸引。
到鳳凰縣逛鳳凰古城,及到千潭苗寨,喝上苗家姑娘獻上的美酒,……都是引人入勝的節目。除了沈從文外,鳳凰縣也是著名畫家黃永玉的故鄉。

專家之言:砌石壓力不平衡釀禍

鳳凰縣塌橋現場幾乎看不到鋼筋,被許多網民質疑施工單位偷工減料。但據香港建築專家指,石拱橋主要是用石頭砌成,不用鋼筋,現場所見全是石頭是正常建橋材料,塌橋估計是施工問題引致。香港結構工程師劉宏稱,石拱橋的原理是以拱形承受石頭壓力,這工藝歷史悠久,其設計雖簡單,但施工困難,「要有大師級工匠先做得好。」他稱,由於現場正在拆支架時發生倒塌,估計是砌石時壓力不平衡等施工問題引致倒塌。而香港公路學會會長劉正光指,石拱橋優點是比用鋼筋水泥建橋節省成本,而且石拱橋外形美觀,與當地風景更能融為一體,但未建成前則最危險。如果其中一個拱橋出問題,就可能引起骨牌效應,令整條橋倒塌。
本報記者

發生倒塌的沱江大橋是一座石拱橋。 互聯網

網民:這座橋富了不少領導!

「各位看到斷橋的圖片沒有?簡直就是一堆沙,標準的豆腐渣啊!」

「一座大橋才承受不了人啊!那怎麼能承受過往的車呢?」

「致富路?說的真好,這座橋富了不少領導了吧!」

「何等痛心!中國還要經歷多少這樣的事?」

「大橋出了問題,那麼一定是有人偷工減料。」

「以前古代人修的東西到現在都還不倒啊!現在的人啊,是不是倒退了?」

「美國塌了以後,廣東就鬆了一口氣,現在湖南是理直氣壯地塌了?」

「是不是領導的形象工程?」

網易論壇

搶救人員從石礫廢墟中將死者屍體抬走。 路透社

防疫人員在塌橋現場消毒防止屍體污染擴散。 路透社

在醫院留醫的工人由妻女陪同。 新華社

倒塌的石拱橋只見石塊,被質疑是豆腐渣工程。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