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政客們的偽善,令「屍骨未寒」起死回生,成了一個時髦的名詞。
許多小朋友是不理解這個詞的,他們覺得,一個人死了,首先就會被放進殮房的雪櫃,急凍起來,就如漁民捕了魚,馬上放進冰桶一樣,屍骨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必寒無疑,寒如急凍鰣魚,不寒就不衞生了。
一個人,明明死了好幾天,那些想取他生前位置而代之的叔叔阿姨們,為什麼還口口聲聲說「屍骨未寒」呢?
面對小朋友的問題,我還來不及從中國文化角度進行辯答,一個來自新加坡的女孩搶先說:「人死了,屍骨可以不寒的。」
她說新加坡的馬來人死了,死者的家屬會將死人停放在租屋(即政府廉租屋)的開放式大堂裏,一停好多天,喪事就在那裏辦了。新加坡很熱,那條屍停在室外,肯定不會寒,而且還會熱到骨頭裏去。
以她的理解,人死了,屍骨不但不會寒,而且越來越熱,最熱的時候,是在火化爐裏。
聽了這位新加坡女孩的發言,笑了半天,你不能說她沒道理呀!
我跟她說,還好現在死掉的那個議員是香港人,要是馬來人,那跟着必定會再死掉一串人。
小朋友們奇問:還有誰會死呢?
就是那幫將「屍骨未寒」四個字掛在嘴上的政客呀!我說。
這些政客偽善地用「屍骨未寒」來表示自己的「人性」,但他們等待的,就是那副屍骨快點寒去,不寒也起碼凉一點,以便快快動手搶食。但是如果像馬來人那樣,屍骨不但不寒,還熱得發燙,那因這幫偽善的政客,急都急死幾個,無端又多出幾副「屍骨」來,剩下來不及急死的,就拍手稱快,又耐心等待這些「屍骨們」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