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網絡世界,不同的奧運夢想。中國網民眾多,他們對奧運自有一套看法。有年輕網民不關心劉翔、姚明誰點聖火,卻關注當局打着「新北京、新奧運」的旗號摧毀老北京,兩年來結隊的拍下幾十萬幀胡同照片上網;有「老外」網站以幽默觀點看中國,準備製作另類奧運短片與世界分享。 北京直擊
「香港回歸十周年,中央電視台到香港採訪了一個民眾,他說:『香港拆天星碼頭就跟你們北京拆胡同一樣。』我在電視看到的時候,忍不住叫了一聲『好!』」老北京網( http://www.oldbeijing.net)的創始人張巍提起這件事的時候,特別興奮。他的網站以保護胡同等北京傳統文化為己任,叫「老北京」,幕後搞手卻是一群才二、三十歲的小伙子。
網名「掌櫃」的張巍今年30歲,23歲那年,他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家被推土機夷平,只留下一扇百多年來都沒變過樣的紅松木窗櫺(窗上以木條交錯製成的格子;櫺:音鈴)。於是他做了個網頁,悼念自己的老房子,後來變成了老北京網,今天已是網上最權威最著名的北京傳統文化網站,註冊會員逾萬人,在歐洲也引起注目。
他們除了在網站貼有大量關於北京歷史、民俗、藝術的文章和留言,還到學校、社區辦論壇,搞展覽,兩年前又開始了「拍記隊」,每逢周末相約網友四出拍攝和記錄快將消失的老胡同和四合院,放到網上分享,估計至今拍下的照片超過30萬張,可說是民間最完備的胡同資料庫。為免政治上的麻煩,他特別強調他們不是「組織」網友去拍胡同,純屬「個人自發行為」。
「都拍下來!這兒快沒了」
剛過去的星期天記者跟着拍記隊在崇文門與前門一帶的胡同老區轉,參加的約20個網友中,有帶着儍瓜機的年輕女學生,也有背着專業器材的中年攝影發燒友,他們一看見漂亮的門墩和院落,就圍着拍個不停。有老居民看見他們拍照,說起自家的胡同故事,又趕緊說:「都拍下來!這兒快沒了。」然後就是幾句批評政府拆遷政策的「京罵」。附近不少胡同都被拆光,正改建馬路,居民遷走,只留下幾頭貓兒和頹垣敗瓦。
老北京網對北京各區拆遷的消息掌握得比媒體還要快,曾揭發北京80個受保護院落竟有61個被列在拆遷名單上,經他們引起媒體和公眾關注後,計劃一度暫停下來。張巍認為,北京當局打着迎接奧運的旗號,加速拆遷胡同,但其實奧運是「無辜」的,因為背後牽涉更多的是經濟利益。
他指出,1949年時北京人說「胡同三千六」,到2000年卻只有約1,200條,去年政府公佈的數字是完整的胡同有459條,總數約有700條,但他估計其實只剩下500條,顯示過去7年已有600至700條胡同被毀。
犧牲歷史等同老北京死亡
明年奧運,國際媒體雲集北京,張巍擔心政府屆時會加強對他們的壓力。但他坦言:「若因為辦奧運而破壞了老北京,我反對辦奧運。犧牲了北京的歷史,等於宣告老北京的死亡。」對於「鳥巢」、中國大劇院那些矚目宏偉的新地標,他嗤之以鼻,批評是浪費公帑的形象工程,「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孩子沒能上學嗎?」他認為,中國搞奧運主要為加強黨的統治和認受性。
除他以外,網站就由幾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全職支撐運作,財政上依賴贊助和捐款。張巍說,他們不想將來子孫都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來歷,所以覺得要做點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