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值「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70周年,今天更是抗日戰爭勝利62周年。當年經歷過戰爭的倖存者、受害者,傷口至今無法癒合。中國民間對日索償人士對當局在戰爭賠償問題上選擇沉默深感不滿:「我們在譴責日本時,卻對自己身邊的受害者沒有一絲同情,從不關心,有關的文章連1%都不到。」
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4月訪問日本期間,沒有要求日本就侵華戰爭正式道歉,令內地戰爭受害者相當失望。他們認為,日本政府不肯為戰爭負責,中國政府在強大的利益面前選擇沉默,民眾生命的普世價值被棄之不顧,其後,中國民間向日索償的官司相繼敗訴。「你不叫她(日本)贖罪,沒讓她體驗戰爭責任,她太輕鬆了才會這樣。」作為浙江義烏細菌戰受害者後代、與日打了10年官司的王選說,日本政府固然應為戰爭負責,但更令人憂心的是,中國政府及民眾至今未就此作出真正反思。
中共禁民間研究 迴避賠償問題
王選指出,任何一場戰爭均是由國家意志訴諸於暴力所造成的後果,如果一個政府犯錯了,就應在政府的層面上來解決有關問題。但中日自建交以來,一直迴避戰爭賠償問題,中國官方甚至不允許民間作有關的研究,一些相關的反思文章亦被禁止發表,「這使我們現在一講起戰爭就反日,只能訴諸民族情緒」,以致出現漠視身邊倖存的受害者的畸形現象。
美國眾議院上月30日,在無人反對的情況下,通過譴責日本「慰安婦」決議案,並要求日本作正式道歉。但作為最大受害國的中國,官方至今未就事件表態。
對此,王選說,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原則、公理,僅重視利益交換,將非常危險︰「外界會擔心當你強大後亦會變成和對方一樣,這對中國的國際形象相當不利。」她指,當局近兩年提出「以人為本」後,有關情況開始改善,開始關注個人生命的價值,她希望這種情況可以擴大到全國範圍。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