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先生在2005年6月赴北京接受任命、出任香港特首後,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時曾表示,國家主席胡錦濤讓他不要改變自己的風格,令他很感動,因為「我的衣服、蝴蝶領結(煲呔)及講話方式都有不同」。
兩年多過去了,曾先生的衣着風格如同香港的政制一樣,沒有改變,但他的講話方式、做事方式、思維方式,不知有意無意,越來越多抄襲內地官場的痕迹,令特區政府的架構和運作越來越有內地feel。
第一抄:抄襲胡錦濤講話。胡錦濤主政後,為建立民望,提出「以民為本」的一系列口號,包括被稱為「新三民主義」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而曾蔭權進京「面聖」後,首次以特首身份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提出「民意之所趨、民情之所在、民心之所屬」,無疑是落入胡錦濤謀臣的窠臼。
第二抄:抄襲大陸的官制。胡錦濤、溫家寶上任後,將國家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仍負責基建審批、物價管理等工作。曾蔭權籌組第三屆特區政府後,改組三司十二局,新設發展局,以後北上不愁沒對應的部門可以迎來送往了。
第三抄:抄襲中共的作風。中共在歷史上一直強調的三大作風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曾蔭權就任第三屆特首之後,依樣畫葫蘆,令其風格急遽大陸化。
首先,他連任後到立法會答問會時強調,未來特區政府要「走入群眾」,各個局長闡述施政大綱時,也是言必稱走入群眾和公眾參與。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到皇后碼頭與保育人士對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到區議會就政制綠皮書聽取意見,都是港府近期「走入群眾」的大騷,還被一些傳媒稱為是港府團隊精神的體現。
其次,曾蔭權御用智庫──智經研究中心近日提出的「建構港深都會」研究報告,活脫脫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傑作。北京近年在「一國兩制」理論上的發展在於強調「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智經的研究報告深得這一理論發展的精髓,將「一國」稱為「兩制」的核心,強調「港深融合不僅沒有問題,而是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以致於要求調整香港「法律法規的完整性」。
這無異於說,為得到港深一體化「超英趕美」的好處、構建「一國」之下的港深都會,香港應該不惜放棄法治的基礎和原則,即放棄「兩制」。如此理論,真的未背棄「一國兩制」原則嗎?再其次,曾蔭權上周在會考放榜之際,親自上演了親民騷,邀請一些學生到禮賓府座談,自詡為「肥佬特首」,聲稱「如果你不是太滿意(成績)的時候,你要記得有個會考肥過佬的特首。」實在不知道他是要自我批評或自我表揚?
曾蔭權如此熱中抄襲中共的作風,不知他是否知道,中共的三大作風早已蛻變,被民眾譏為:「理論聯繫實惠,密切聯繫領導以及表揚與自我表揚。」曾蔭權再東施效顰,難免貽笑大方。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