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訪問湊仔夫婦的文章,無論名人抑或尋常百姓,都是我捧讀的對象。我自嘲這是自甘墮落,忽然師奶既然是自己揀的,得硬着頭皮撐下去,向所有「行家」偷橋,摸着人家成功了一半的石頭過河。只是,訪問內容令人感慨,大家似乎沒有一絲湊仔抑鬱,帶孩子一面倒地,都打滿意分。記者挖下去,人家依舊晒出一臉幸福:沒所謂犧牲,孩子給我的遠比我失去的多。咦,即是說,有得有失,失是指哪方面?我以為步入正題,終於找到共鳴。卻不,人家母愛爆棚說,失者,睡眠時間而已。我頹然投降,看來當了家長的成年人,最大的失,是失真,慌話當成真話,用糖衣包裹着,騙自己開心。反正孩子不是記者,不會關心這種蠢話題。撒這樣的謊,不必內咎。
帶孩子,哪怕是李家媳婦,坐吃了十五萬元花膠冬蟲草的月子大補劑,也還是有失落的時候。當媽媽只賺冇蝕,世間哪有這樣的「投資組合」?父母付出多回報少,已是普世價值,從父輩捱生捱死斷擔挑湊大六七個,到今天的獨生金叵羅,父母都是一類型角色,甘心命抵,失血甚至失去青春自由都在所不惜。我這個老媽已奉獻所有自由,兼且失去往日的瀟灑,老是憂慮孩子快樂不快樂,將來是不是要替有寧波車撐的同代人墊底……才三年出頭,帶孩子幾乎淹沒了我的個性,待他長成一條硬漢之時,我還能找回浪蕩的那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