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放棄是那麼容易,女孩的陽光故事就更形珍貴。現年19歲的呂慧翔與前中國體操運動員桑蘭一樣,一夜間下肢癱瘓,但劫難沒有叫她們凋萎,桑蘭當上記者,慧翔則剛獲中文大學醫學院取錄,成為該學院、也可能是全港首名輪椅醫科生,矢志成為腦外科聖手。天生樂觀的她,希望身體有殘障的人,不要因身體限制而放棄追尋夢想。 記者:倪清江
「嗰一日,改變我一生」,原是學校籃球隊成員的「港版桑蘭」呂慧翔,04年中五暑假8月某一天,上完急救課程後突感背部劇痛,入院醒來後,胸口以下完全沒有知覺,自此再不能「腳踏實地」,需以輪椅代步。
醫療報告指她的胸椎骨第三至第四節(T3及T4)間脊椎的脊髓硬膜內出血,血塊壓住神經線,導致下半身完全癱瘓。此後她曾赴北京醫治約10個月,之後返港繼續醫治。
當初「冚住張被不停喊」
慧翔說,初期日間以笑面對着照顧她的家人和探病的同學,「夜晚8、9點冚住張被不停喊,好唔開心,但冇畀人知。」她去到北京的醫院後,發現同樣患病的人努力令自己康復,「冇再唔開心,個人積極咗,我個身、對腳唔郁得,起碼我仲有對手,點解唔把握開創我將來?」
重返中學讀書後,她要趴着在床上做功課,或利用支撐架「站着」溫習,以免長期坐着令肌肉再次壞死;加上無法控制大小便,一日7次、每3小時便要放尿一次,隔日大便一次,令她不得不放棄原本當醫生的夢想。
慧翔的主診醫生、伊利沙伯醫院的李家健在她患病時,不時提醒她讀書最重要是興趣,只要肯努力總會成功,其後看到報道指南韓有「輪椅醫生」,又得悉中大醫學院有配套給傷殘學生,才重燃夢想。在家人、學校和同學支持下,她今年高考取得2A2B1C成績,以中大醫學院為首志願。面試時,兩位醫學院教授對她表示支持。
日後更易明白病人感受
父母最初不同意她讀醫,父親呂成育說:「有同佢講過,點解要讀醫,佢話𠵱家佢讀醫,我將來老咗睇醫生唔使錢。」母親全麗珍表示也曾勸阻她,「讀醫壓力好大,做坐輪椅醫生,病人會介意。」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在旁忍不住笑說:「從來係父母迫子女讀醫,冇見過叫唔好讀。」
不過慧翔認為她至少在一點上勝過健全的醫生,「將來會更加易明病人感受,明白佢哋嘅嘢,好似我呢類脊椎病大小便問題,遇到醫生係男人會怕……我同佢哋一樣,我講嘅嘢,佢哋會去聽。」她深信能適應醫學生生涯:坐復康巴士回校和回家、住宿舍、自己上廁所、參加迎新營,現在她還學習輪椅劍擊。
霍泰輝說,慧翔如此積極「已經可以做到大半個醫生」,他強調收生不會因學生身體有缺陷而獲加分或扣分,她完全是靠實力和成績而獲取錄。
呂慧翔近年經歷
04年8月11日:會考放榜,考獲5A3B佳績
04年8月:一天突感椎骨劇痛,入院醒來後下肢癱瘓
04至05年:先到北京後返港醫治,情況好轉
05年9月:重回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就讀預科
06年11月5日:獲選06年十大再生勇士之一
07年6月29日:高考放榜,取得2A2B1C
07年7月31日:大學聯招放榜,獲派首志願的中大醫學院
07年9月:入讀中大醫學院,成為全港首名輪椅醫科生
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下肢癱瘓原因
第三及第四節胸椎骨入面的脊髓硬膜內出血,血塊壓住神經線,令胸口以下的身體未能郁動,治療十個月後無效,需坐輪椅代步,有醫生指病例非常罕見
脊髓硬膜內出血極罕見
【本報訊】慧翔因脊髓硬膜內出血,導致下半身完全癱瘓,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指這情況非常罕見,本港一年不到10宗,病徵不明顯,病發前病人會感到下半身輕微痛楚、麻痹或失禁。高指,此病成因不明,與性別及年齡均沒有關係,沒有預防方法,過往曾有推斷指此病與先天性脊椎微血管異常或服食薄血藥有關,但都找不到充份理據。患者在病發後需即時進行手術,但手術的作用只是止血,患者通常會半身癱瘓,不能恢復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