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喪 - 林夕

笑喪 - 林夕

常言道:知易行難。
莊子的妻子死後,這位中國一代哲人打鼓唱歌,他對好奇的人解釋,他妻子自大自然而來,今回歸自然,自然可喜可賀,何哀傷之有。說得容易,聽得明白,但真正面對死亡,誰可豁達至此。那是自己的妻子,可不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有時無情或通透只是一念之別。
魯迅也說過一個關於死的故事。有人的小孩滿月,賓客盡皆好話說盡,這孩子將來是要當大官的,這孩子將來是要發大財的,可是其中一個卻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魯迅乘機批評人性的虛偽,說門面話的受到歡迎,說實情的反而沒有好報。如此一來,我們每年都恭喜人家發財,其實是虛偽的行為,但誰做得出在新年祝人快點立好遺囑?雖然這也是一件早晚要做的事,且生命無常,越早越好,免得重蹈小甜甜的覆轍,錢少,一樣有人爭的。可是你試試下次拜年時這樣祝你的親朋友,看有甚麼反應。

還記得在張國榮的解穢宴上,黃霑曾跟我說,如果他死了,寧願讓大家笑着送他一程,他會事先錄下逗笑的片段,保證親友能破涕為笑,喪禮是不應該叫人哭的。我當時十分同意。
可是他出事當晚,我忍住不哭,以免增加他的業,但對不起,實在無法像他滄海一聲笑就笑送一位如慈父一樣的好朋友,我縱然自問對生死也看得很通,平常也不大忌諱,常常說出來行遲早要還,這樣子的工作量與身子,還有多少年命?
他臨終前看的佛經就是藥師經,現保存在我處,我沒有勇氣去看,將它收在眾多佛經最不當眼處,以免傷情,知是一回事,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西藏生死書教生與死,叫我們預早了解死亡。看完了,平常慣於做朋友心理輔導員的我,還是沒法理直氣壯地勸慰有親人離逝的朋友。唯恐好心做壞事,說得太豁達,就風涼得不近人情。難道要跟魯迅的講法,別虛偽,跟對方說生又何歡死又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