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場刊乏選手馬匹資料

特稿
場刊乏選手馬匹資料

為期三天的「好運北京--香港回歸十周年盃」是明年舉辦奧運馬術賽的實況前瞻,寄望在運作中找出需要改善的不足之處。不少首兩天到現場觀賞測試賽的觀眾承認,本身對馬術比賽的條例及計分方法一知半解,認為大會應為觀眾提供騎手及馬匹的相關資料。

無普通話旁述

大會向每位進場觀眾派發的《觀眾手冊》,賽事日期及前往賽場交通安排等資料尚算完備,惟獨整個賽事的主角--參賽選手及馬匹的資料卻欠奉。觀眾雖可透過自攜進場的微型收音機,收聽大會特設的廣播頻道,了解比賽過程細節,但兩條頻道分別以英語及廣東話發放,部份來自內地的觀眾就聽不懂旁述。至於賽場的保安人員,對場地的佈置仍然陌生,未能清晰指示比賽不同障礙物的位置。林煥光強調,以上種種情況稍後都會加以改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