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改善設施輔助慧翔

中大改善設施輔助慧翔

【本報訊】慧翔以成為腦外科專科醫生為職志,但身體缺陷限制了她的發展。有骨科醫生指,外科工作需要經常站立,應付長時間的手術,行動不便及需要每3小時放一次小便的慧翔來說,是極大障礙;慧翔也了解自己頸部無力,彎低身做手術有困難,對工作造成很大限制,但認為只要有信心,就能克服困難。

須克服彎身做手術困難

中大醫學院過去曾取錄傷殘學生,有「骨癌醫生」之稱的吳家榮,就在切除左腳後裝上義肢。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表示,中大斜路多,將為慧翔安排地點較方便的宿舍,亦已邀請教學醫院威爾斯醫院的行政總監馮康陪同慧翔到醫院參觀,按她需要改善醫院的設施;骨科部門正研究度身訂做輪椅,及輔助站立的器材,協助這位醫學生重新站起來。
骨科醫生高拔萃指,慧翔在實習及臨床工作不易應付,「如果做內科應該無問題,兒科、精神科、微生物學科、病理科或者法醫科都得,但做手術,好似普通外科、骨科、婦科、泌尿科咁,醫生本身都要走動,幾乎不可能。」特別是她需要放小便,急症室及候命工作會受影響。
中外不時有殘障人士走上醫療專業的道路。在美國密歇根州,華裔女子林凱莉因小時候患上細菌性腦膜炎,切除了雙腳及右手,還有左手三根指頭,今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科畢業,立志成為兒科醫生。
本港中大藥劑學院教授李烱前,是國際知名的藥劑經濟學專家,因感染小兒麻痹,從此走路一拐一拐,原本打算念醫科的他,因為明白身體局限,當上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