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發展到清初,有所謂「南崑北弋東柳西梆」,崑曲、弋陽腔、梆子戲,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東柳指的是山東柳子戲,現在聽來陌生,當時卻是相當流行的劇種,覆蓋冀魯豫交界,以及皖北、蘇北一帶。民國以來,柳子戲凋零殆盡,到如今碩果僅存,剩下唯一的山東柳子戲團,算是瀕危的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因此,柳子戲劇團來到香港大會堂演出,我就和一些朋友一樣,帶着幾分戒慎的心情去觀賞,就好像動物園裏來了隻華南虎,當然要去看看,可又怕早已是病息奄奄的大蟲,非復嘯震山林的猛虎。第一天演的是大戲《孫安動本》,頗有氣勢,風虎雲龍,行當齊全,唱腔也有特色,有板有眼,大飽耳福。特別是其中有不少明清時期流行曲調,像弋陽幫腔,青陽滾調,雖然不見得還是明朝的唱法,但餘韻猶存,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與崑曲或京戲相比,柳子戲威猛有餘而細膩不足,不過,倒不完全是土腔土調,很有點秦叔寶舞鐧的威風,可以媲美公孫大娘的氣勢。說到威風,柳子戲的大花臉唱起來真是威風八面,粗獷得像張飛的丈八蛇矛,在舞臺上橫衝直撞,確是山東好漢的氣魄。第二天演出的《張飛闖轅門》,就把粗獷的氣魄發揮到了極致。最有趣的是張飛的唱詞,村俚之中不失威風,卻又的的確確俚俗得可笑,演活了山東農村想像中的莽張飛。
故事講年輕的諸葛亮初次登壇點將,張飛不服,看不起這個只會動嘴不動刀槍的軍師,背後罵他是「村夫」,是「臭牛鼻子」。諸葛亮點卯,他不肯到場,違了軍令,還發狠,「我先捅他三槍」。叫張飛進帳請罪,就開罵了:「放他娘的屁,咱老張有何罪犯。」再來就大放厥詞,叫趙雲告訴諸葛,「對那村夫去說,叫他下得位來,頭頂金香爐一個,一步三叩,三步九拜,拜在愚兄我的面前,在愚兄靴尖之上,這麼,叭叭叭,連磕二十四個響頭,將他恕饒。如若不然,俺就抓住他的雙腿兒,這麼一劈,這麼一曬,曬他娘的個焦亁。」發狠開罵之不足,還舞動丈八長矛,硬闖轅門,要捅死「臭牛鼻子」。劉備關羽攔住,他又賭誓:「不看大哥劉玄德,不看二哥關雲長,待我摔,摔,摔不死村夫不姓張。」
這齣山東戲裏的莽張飛,莽撞得極有山東特色。不過,他一連串的「粗口」,下了戲台,在香港乘地鐵,最好不要唱給警察聽,不但要遭罰款,還得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