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拆,那邊起,整個北京都投入另一次大躍進。繁忙大街由早到晚塞車塞到暈,難得每天還有幾千輛新車落地,北京人就是不吝嗇時間於無謂的舟車勞頓,最怕你花不起錢買車。這裏的香港人告訴我們,當下北京就如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幹勁冲天,人人心雄。 北京直擊
在北京,不難碰見香港人,只是碰到你都未必分辨得出他是香港來的還是北京地道;大家的裝扮都沒有兩樣,直至他或她突然累了,忽發雅興蹲在路邊之前,你都辨不出來。「香港好少人當街當巷吐痰,呢度覺得冇嘜嘢,都吐唔中你!」30歲的展覽公司客戶總監馮瑞興說,香港人跟北京生活模式接近,除了公眾場所的一些禮儀之外。
馮瑞興洋名Tom,兩年前接納了一家跨國展覽公司的北京分公司招聘:「上京前與家人商量,覺得中國大陸正在發展中,會有較多發展空間。」他說,當初決定來北京,都有考慮奧運因素。他的公司都有接奧運project:「奧運係國際盛事,我有得參與其中,係人生寶貴經驗,對自己履歷都好有幫助。」
Tom兩年前踏足北京,就感受到這種氣氛,巴士站、地鐵站、馬路邊全是奧運宣傳廣告:「好似北京所有人都睇住個奧運,個個人都喺度倒數緊,全民都好光榮咁參與呢件盛事。」奧運熱潮帶動下,北京這兩年迅速發展,整個北京都沸騰起來:「世界上冇邊個城市會同一時間起兩條地鐵線,仲要快得咁緊要。周圍不斷起樓,好多甲級寫字樓會陸續入伙。呢度氣氛有啲似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實有嘢做,年年一定有人工加。」
現在的北京,經濟紅火得泡沫四起。香港廣告創作人招秉恒三年多前在朝陽區光華里開設「樓尚甜品小吃」,小店旁邊正在趕工鋪新馬路,小店所在的胡同年多前已收到清拆通知,但至今尚未正式回收:「奧運係個大氣候,𠵱家成個國家有個目標,好有生氣,帶來好多商機。北京好多城市建設,高樓大廈日日食塵。但係我怕,08年後大家會好失落,唔係一下子可以恢復。我好擔心08之後個市會爆煲,我諗香港人對呢樣嘢有陰影。呢度啲人話冇事,你哋香港人就話要自己搞掂自己啫,北京唔同,國家會搞掂。」
招秉恒也有接過關於奧運宣傳廣告的合約,倡導文明。他嫌北京奧運的廣告不夠創意:「不過我哋唔能夠用香港水平去睇,香港廣告只講創意,但係呢度,太複雜太新鮮的廣告,大家係唔會明。喺北京呢度,教育式口號比較work(可行)。」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