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葉氏夫婦 專家萬利張佩儀<br>理財診療室:投資側重股樓 基金分散風險

讀者葉氏夫婦 專家萬利張佩儀
理財診療室:投資側重股樓 基金分散風險

個案:葉氏夫婦
年齡:59歲及54歲
職業:已退休
每月收入:-
每月開支:7,000元
風險承受程度:低至中

症狀:
‧投資組合欠缺多元化,投資都集中在香港資產上,不能有效分散風險
‧現持有的股票比例偏重煤氣
‧貨幣只有港元及人民幣
‧擁有的物業未來要不斷承擔維修費用
目標:
‧退休後每月有2.5萬元作生活費

葉氏夫婦分別在去年11月及今年3月退休,他們30多年前已開始投資,但跟大多數香港人一樣,主要是股票及買樓收租,物業及股票投資佔個人資產達85%。
香港人一向喜歡買樓收租,葉先生說,除了自住的居屋市值130萬元,夫婦還有一層黃埔花園物業市值350萬元用作收租,以為他們有穩定的租金收入,但葉生說:「租客每個月都用各種維修費做藉口扣減租金。」趁樓市升,葉氏夫婦考慮賣了這層物業。
其實,他們曾錯過賣樓的黃金機會。「97年樓市高峯期,有個地產代理攞住張500萬嘅支票,游說我哋賣樓。」當時正值樓市急升,對於這張500萬元支票葉生不為所動,現在舊事重提他卻感到後悔。
另外,在葉先生的股票組合裏面,亦有一個特別現象,就是超過四成是煤氣(003),他說:「我73年已經買股票,𠵱家股票總值約280萬,比買入時升值咗差不多一倍。」為何偏重煤氣?「我屋企用煤氣嘛!其實煤氣我買咗好耐,11、12蚊買。」

評語:
葉氏夫婦懂得理財,詳細記錄各項投資成本及回報,只是缺乏風險管理,投資偏重香港市場。適逢股市處於高位,現時兩人的股票及物業升值超過一倍。不過,一旦大市逆轉,他們的資產可能萎縮近半,影響退休後的生活質素。

作為退休人士,在享受退休生活時,應該盡量減少無謂開支。投資亦要分散風險,盡量做到可隨時套現離場。另外,在釐定投資回報時,要懂得見好就收,切忌貪心,而且應購買終身醫療及危疾保險,為昂貴的醫療費用墊底。

建議:
出售黃埔花園物業,將資金投資基金,以定息收入為主。
好處:
‧基金較物業流動性強,能即時套現
‧基金有不同投資種類選擇,包括股票及債券,以一籃子投資,能分散風險

減持物業買基金

以現時黃埔花園物業市值350萬元計,張佩儀建議葉氏夫婦將該物業出售,套現後分兩個基金投資組合:
a)300萬元作多元化基金組合(見表1),目標:每年淨回報10厘;特點:平穩增長,一年有5厘利息收入。
b)50萬元建議買較高風險的寶源環球基金系列-中國優勢,目標:每年淨回報15厘;特點:高風險組合,期望5年後增值至100萬元。
2)至於股票投資方面,應趁高位減持部份,取回成本140萬元,剩餘的股票因全部都是淨利潤,故可繼續滾存投資。

注意:退休人士投資宜忌

‧留意投資組合是否具彈性
‧應每季檢討,作投資回顧
‧收入應以收息為主
‧如達到目標回報,即每年10至15厘,可考慮先套現獲利
‧追求長線投資,以多元化及風險管理為依歸
‧訂立遺囑,準備轉移資產

信箱啓事

如果你在理財路上有任何疑難,歡迎你寫信來,只要你寄來的資料夠詳盡,並附上聯絡電話,理財版會幫你安排與理財專家面談,免費為你度身訂做更適合的投資組合。傳真:23703886;電郵:[email protected];郵寄: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二樓理財版收。

樓市高峯期錯失出售黃埔花園單位的機會,葉先生悔恨至今。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