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石油爭奪戰升級,繼俄羅斯潛艇9天前在北極海床插上國旗宣示主權,正在北冰洋督師軍演的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Harper),前天(周五)宣佈在極北地區興建兩個新軍事基地,增加北極巡邏部隊的人力和武器,捍衞加拿大對北極主權。與此同時,丹麥和美國的勘測船本周也駛入北冰洋,以科研為名來宣示主權,意味一場爭奪北極豐富資源的新「冷戰」已悄然開打。
哈珀在北極之行最後一天行程宣佈,軍方將會斥資1.04億加元(7.7億港元),在距離北極以南600公里的雷索盧特灣(ResoluteBay)建立軍事訓練中心,並把肯那域區(Nunavut)巴芬島(BaffinIsland)北面一個前鋅礦小鎮南尼斯維克(Nanisivik)改建成軍民兩用深水港,為加拿大巡邏艦補給燃料。同時還宣佈增加900名北極巡邏隊員,令負責北極保人員增至5,000人,並更新他們的裝備。
扼守「西北通道」咽喉
雷索盧特灣和南尼斯維克都是位於加拿大靠近北極的地區,且扼住北極唯一航道「西北通道」的咽喉,哈珀要在這兩處人口只有3萬多人的極北戰略要衝建立軍事基地,訓練軍人的冬季作戰能力,加上他上月宣佈撥款31億加元(230億港元)添置6-8艘加冰巡邏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加強對北極地區的控制。
哈珀宣佈在北極圈擴軍時,毫不諱言地說,目的是告訴世人「加拿大在北極將會作出長期和實質的駐守」,因為加拿大軍隊在1898年已在北極圈服役,「加拿大在是否維護北極地區主權問題上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開發,否則被視作放棄論」。
北冰洋沿岸共有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和挪威五國,五國對北極的主權明爭暗鬥由來已久,今次的「冷戰」是由俄羅斯潛艇前周在北極海底插旗宣示主權挑起的。北極蘊藏了全球1/4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估計多達100億噸,加上全球暖化,北極冰山融化,令西北通道成了歐美通往亞洲的捷徑,五國都虎視眈眈這塊肥豬肉,俄羅斯第一個出招,宣稱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Ridge)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延伸,一旦被聯合國確認,就可霸佔北極圈一半領土,加拿大惟有出招,鞏固北極領海主權。
美聯社/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北極爭奪戰
加拿大宣布在北冰洋興建2個新軍事基地,宣示主權,回應俄羅斯前周在北極海底插旗,丹麥和美國的勘測船本周駛入北冰洋,令區內爆發新冷戰
美破冰船勘測資源
丹麥派探險隊前往北極,找尋羅蒙諾索夫海嶺是格陵蘭大陸架延伸之際,長126米、可在2.4米厚冰塊航行的美國海岸防衞隊最新款重型破冰船「希利」號(Healy),周五將赴阿拉斯加州進行勘測,查探阿拉斯加以北大陸架延伸情況,但否認事件與俄羅斯在北極海床插旗有關。
美國否認這次勘測與爭奪北極主權有關,是為了做科研,但強調這次勘測所收集的數據,會呈交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只要證明阿拉斯加州大陸架延伸範圍,美國就有權在有關領海的海床範圍開採石油和天然氣,言下之意是為了開發北冰洋的石油資源。
俄羅斯傳媒指「希利」號此行沒有政治任務,但畢竟是為了搶奪北極石油資源而來。
美聯社
丹麥蒐集地理證據
俄羅斯與加拿大相繼對北極作出宣示主權的象徵動作後,另一涉及北極主權的北歐國家丹麥,宣佈今天(周日)派遣一支由科學家組成的探險隊前往北極冰層,蒐集地理證據,證明丹麥所屬的格陵蘭,是與北冰洋下的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Ridge)相連,以宣示丹麥擁有北極主權。
探險隊由40名科學家組成,當中10人來自丹麥,今天將乘坐瑞典破冰船「奧登」號(Oden),由挪威位於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出發。
科學家將運用包括聲吶儀在內的先進設備,繪製冰層下的地理形狀。丹麥科技部長桑德(HelgeSander)豪言:「事實會證明,北極本來就是屬於丹麥的。」
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