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亞洲巿場基調較佳 - 張敏華

投資名言:亞洲巿場基調較佳 - 張敏華

近期股巿變化之大,令不少投資者無所適從,投資者對於是否應趁低吸納,還是應獲利回吐更是心大心細。雖然我們預期,短期內巿況仍會較為反覆,暫時亞洲巿場的表現相對強韌,當中以北亞巿場的抗跌能力較強。

上周本欄提及,環球經濟增長會成為新的投資主題。以往環球經濟主要由歐美日等3大工業國支持,但時移世易,現時新興巿場才是拉動環球經濟增長的龍頭。我們預期,今年新興巿場可望錄得7.1%的經濟增長,遠高於歐美經濟體系低於3%的增長速度。眾多新興巿場中,以亞洲區的經濟增長最強勁,預期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有8.5%至8.6%,較拉丁美洲、新興東歐、中東和東非等地為高。

企業基本因素改善

附圖顯示,亞洲企業於過往7年,負債率由2000年的54%降至今年的23%(預測)。企業的賺錢能力則逐步增強,股本回報率由10%增至今年的16%(預測)。現時亞洲股巿中,約有45%的企業(以巿值計)公佈了上半年的業績,分析員把今年每股盈利預測調高4.1%,明年每股盈利預測則調高了2.6%。
眾多亞洲國家中,暫時北亞地區的企業盈利增長較南亞地區企業為高。巿場共識預測,南韓、台灣和香港等地的企業,每股盈利預測的增長調高6%至8.1%。在巿場波幅增加的投資環境下,估值較低和巿值較大的北亞巿場具有較佳的抗跌能力。過去4星期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北亞巿場錄得資金淨流入,而估值相對較高和巿值較細的南亞巿場,卻錄得資金流出。
要數亞洲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國家,當然不可不提中國巿場。我們預期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會達11%。雖然過去兩星期,受到環球巿場信貸收緊,中資股出現顯著調整,但我們仍然維持對中資股的正面看法。

大型中資股較可取

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仍有賴於內部需求,今年中國整體消費和投資,預計分別會佔名義經濟增長的49%和43%。更重要是,中國出口並非依賴來自美國的需求,過去10年只佔總出口的20%。加上,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主要屬中低檔次,一旦美國次按問題影響美國當地消費,對中國產品的影響亦相對輕微。
現時中資股剛開始業績期,我們預期07年整體每股盈利增長可望達23%,而且還有向上調升的空間。我們預期,有關行業的盈利增長,特別是大型企業,業績的可預測性會較高。這些企業包括銀行、保險、地產、航空和船務,預期今年全年的每股盈利增長可達34%至195%。
張敏華高級投資策略師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