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 - 岑逸飛

炎帝文化 - 岑逸飛

這是我第二次遊貴州,第一次曾遊貴陽、安順和遵義,也曾參觀貴陽修文縣王陽明悟道之處。這一次則補回第一次不足,去了黔南的荔波和黔東南的凱里。
我一直對黔東南深感興趣,因為想了解苗族文化,而凱里則是黔東南的苗族和侗族自治州首府,更被譽為世界苗族文化的中心。
苗族文化有何特色?試想想,我們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但如今的中國文化,主要是黃帝文化,有誰能了解炎帝文化?正好苗族文化,與炎帝文化有密切關係。
傳說中上古時期炎帝是姜姓部落首領,一說他就是神農氏,另一說指他是神農氏後裔,還有一說指他就是在阪泉之戰給黃帝打敗的蚩尤。
而苗族祖先,雄踞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其部落叫九黎,首領是蚩尤。蚩尤戰敗後,投奔南方,其部落成為今日的苗族,不斷遷徙,變換家園。而雖然炎帝文化不像黃帝文化,留下文字記載,但歷史上已確認炎帝至少留下五種貢獻:
他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製造陶器和炊具;第四,發明紡織,抽出麻絲。而最為人熟知的是第五點,即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因而知道百草藥性,發展以草藥治病。另外,還傳聞炎帝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
到了今日,留下的炎帝文化,在苗族身上找到的,主要是其服飾,這是苗族文化的物質載體。據專家推算,苗族服飾的形成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書」,在服飾裏分別記載了苗人的戰爭、遷徙、宗教、習俗、田園、城池等,這是欣賞苗族文化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