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按揭問題對信貸市場的影響突然急轉直下,繼歐美央行先後注入大額資金於銀行體系之後,澳洲、日本亦採取相同措施作出配合。市場對亞洲金融風暴印象尤深,因此,亞洲國家設法築好「護土牆」,以求減低區內受牽連的程度。
其實這亦正是筆者最為關注的問題,目前市場缺乏與次按相關產品的資料及數據,無法估計其影響有多深,亦由於這個不明朗因素,令央行不斷注入資金,對市場信心的支持作用有限。
在面對這個環球信貸市場的不明朗因素,短期市況仍將甚為波動,若各國央行的努力能逐步挽回市場信心,以及不致禍及亞洲區國家,金融市場可望逐步喘定。但眼見歐美央行動軋以百億美元計的資金注入銀行體系,仍未有明顯效果,現階段急於入市與巨額信貸資金市場問題拼搏,實在並不化算,反而應密切留意相關基金面對贖回行動對區內及港股的牽連程度,並應因情況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及策略。
滙控140元分段買入
其中一點大家需更留意的是,中國及中資股受次揭問題的影響,目前市場大多數言論認為,內地涉足次揭投資有限,中國股市及中資股受影響輕微,甚或不受影響,筆者對此有點保留。無可否認,內地機構對次按產品的參與不多,但中國經濟及投資市場已逐步開放,間接影響實在難以避免。但由於內部需求及內地資金充裕,實足以支撐本身的經濟增長,但在港上市的中資股則有所不同,由於近年國際性基金對中資股的吸納胃口甚大,一旦客戶贖回行動增加,中資股亦成為套現對象,加上大型中資股的衍生產品活躍,全球信貸市場問題對港股造成的波動,亦令產品發行商採取相應的買賣行動,因此,中資股亦不會因為內地經濟及股市偏穩而獨善其身。因此,中資股受次按風暴的短期影響依然存在,惟中長線的投資前景則仍樂觀。
若從另一角度看,全球信貸問題令資金流入內地炒賣的活動減少,紓緩外來因素對內地經濟加添的經濟及股市過熱情況,因此,短期內政府料仍會以加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取消剩餘的5%存款利息稅作為調控的基本動作,但進一步宏調措施出台的迫切性料有所紓緩。因此,內地股市及港股極有可能再次出現背馳現象──內地股市上升或偏穩,港股則現下跌壓力。
由於市況短期繼續波動,中資股亦暫欠「避風塘」作用,但由於無從評估次按造成基金虧損及客戶贖回的反應,因此,暫時只能避開一些歐美業務比重較大的股份,例如利豐(494)、裕元工業(551)及思捷(330),不必急於撈底;滙控(005)候低在140元分段買入的策略則可維持不變。而內需及基建股,包括中交建(1800)、首都機場(694),北京控股(392)及天津發展(882)具質素支持,反彈力亦將較強。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