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不是求分數,你相信這樣的口號,就像相信財務公司易借易還的廣告,以為是年初一上了黃大仙頭炷香的效應,確認遇到財神貴人。這樣阿Q,付出的代價是非常慘痛的。求學去到會考階段,分數定輸贏,這是殘忍不仁的社會價值。孩子被迫妥協,僱主大聲夾惡,要政府專人解釋新計分制度。求學去到尾,原來只是為大中小企業的老闆賣命,殺死比小鳥更脆弱的青春。會考的終極要求不是你有幾條A和5級中英文程度,做好呢份工,得上頭關照,你就有運行。現成「勵志」人辦就有一個歷史科肥佬的曾特首(唔怪得之,你教他怎麼答六四這條歷史題啊),老細前老細後,營營役役,忠心耿耿,擔屎唔偷食……喔不,擔梯才要擔屎,攞A,而且是7條A,就有機會坐上黃仁龍那台出人頭地升降機。就算K了兩個A,大抵也夠資格入職政府部門,不出卅年就能爬攀到林鄭月娥那個位置,隨時深入虎穴,走入群眾,帶領推土機,殺入西營盤以至其他舊區(假如卅年後還有剩)表演遷拆重置的街頭魔術。
會考失意,自認是輸在起跑線上的小朋友,可以再來過。短跑不行改跑十公里,不行再試試馬拉松。依舊失敗,證明你不是跑家,不如遠離密集的起跑人群,拎個背包上山。山上遠眺,看那些貼住屁股慢跑的傢伙,自己也曾經這樣子跟在別人後腿食塵,浪費寶貴光陰,日後更懂得珍惜保育自己無可取代的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