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長期以來全球資金過剩,令高收益債券發行機構能以低成本籌得資金,助長了企業併購風潮,帶動全球股市上揚。但自從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出現後,市場憂慮問題或會進一步惡化及蔓延至其他地區,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提高,令股市下挫,套息交易盤大舉平倉下,可謂「牽一髮動全身」,除了內地股市外,幾乎無一市場能獨善其身。此外,信貸市場重新評估交易風險,對利用發債集資來進行的企業併購活動,亦有直接影響。
公債企債差價拉闊
美國的信貸活動若持續緊縮,機構籌措資金便需較高成本,這樣將拉闊「信貸差價」(CreditSpread),即國庫券孳息率與企業債券孳息率之間的差距將擴大,該現象亦反映經濟環境開始轉差。
在連鎖效應之下,房屋市場滑落,將令消費支出減弱,而消費支出正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七成之多。不過,想深一層,實際情況亦非太壞。近年美國個人收入持續向上(僅4月份下滑了0.2%),個人消費表現亦上升(僅2006年9月單月下跌0.1%),反映整體消費表現仍屬良好。
事實上,美國經濟仍未致陷於衰退,只是增長放緩而已。國內生產總值今年首季表現差強人意,只有年率0.6%,但第二季則達3.4%。最新公佈ISM製造業指數為53.8,仍處於50的好淡分水嶺上方,屬擴張局面。通脹年率處於2.2%,亦屬合理水平,況且通脹自今年3月以來已由2.7%下調至2.2%,亦為健康景象。
調整助風險正常化
上述數字應可緩和房屋市場所引致的疲弱形態,我們維持美國經濟將會「軟着陸」的看法。近期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提高,推動整體投資市場趨向較健康之水平。事實上,各地央行一向認為市場風險被低估,而近日的調整將有助風險評估正常化。
雖然利率期貨開始反映今年年底有減息機會,但相信息口將維持至明年第三季才向下調。在這動盪的市況中,息口反而相對地較為清晰穩健。現時有些短年期(例如一年期)以利率走向為核心的結構性產品,相當受投資者歡迎。如美元三個月同業拆息維持於5.95厘以下,客戶可享有6厘以上的年息率。三個月同業拆息現為5.36厘,自去年12月開始一直保持橫行狀態。
總括而言,美國仍未見有減息的急切性。而且,聯儲局一直以關注通脹為維持息口不變的擋箭牌,絲毫未有減息之傾向。
區子安 富邦銀行(香港)高級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