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忽然「心痛」頻頻,可能是心臟病發警號!天水圍一名健康良好、身材略胖的中年婦人,近日經常胸口翳痛疑屬心臟病症狀,卻被私家醫生誤當感冒醫治,結果婦人昨在睡夢中病情惡化,呼吸困難,瞬間吐血昏迷,送院搶救不治。有醫生指女性心臟病症狀較難察覺,易延誤病情釀成悲劇,必須正視。這是過去一星期內第二宗心臟病引致吐血猝死事件。
吐血身亡的中年婦人姓張(49歲),與姓李(53歲)丈夫育有一名年約10餘歲兒子,一家同住天悅邨悅華樓一單位。據死者丈夫向警方透露,妻子雖然身材略胖,但沒有特別病歷,健康良好。
疑心臟病發猝死
不過,李稱妻子近日經常表示胸口翳痛,由他陪伴向私家醫生求診,指妻子僅患上普通感冒,獲醫生處方藥物治療及回家休息。妻子服藥後起初稍為好轉,只間中仍覺胸口痛,因此不以為意。
至昨凌晨4時許,夫婦在房內睡覺期間,穿着紅色上衣的女事主突然呼吸急促困難,枕邊丈夫驚覺慌忙喚醒對方,但她毫無反應,且吐血後昏迷不醒,李於是報警求助。婦人其後由丈夫和兒子陪同送院救治,最終證實死亡。警方不排除女事主心臟病發猝死,有待剖屍驗證死因,認為事件無可疑。
香港醫學會會董兼心臟科醫生何鴻光形容昨日猝死的婦人,與本月3日一名已「心痛」3年的36歲地盤科文,因心臟病發吐血暴斃十分相似。
他指該名婦人事前感到胸口翳痛,已是心臟病發警號,加上她吐血昏迷,估計是冠心血管閉塞,引起急性心臟衰竭。當患者的血液無法流入心臟,積聚在肺部充血會導致呼吸困難,須經由氣管吐出形成噴血。患者必須及早到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及抽血檢驗,確保得到適切治療,如進行「通波仔」手術。
中年婦猝死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