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任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曾發表香港被內地邊緣化言論,被譽為特首曾蔭權智囊的智經研究中心急謀獻策,昨日發表名為《建構港深都會》報告,提出兩地融合的十大政策建議,包括向合資格深圳居民發出智能卡,可在有效期內無限次來港消費;又興建一條連接港深機場的鐵路等,打造兩地機場為超級空港,兩地並加強教育文化合作以融合港深成為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國際第三大都會。
智經指本港雖是國際金融中心,但始終未能晉身國際大都會行列。同時,面對廣州深圳等內地急速發展的大城市競爭,香港應與毗鄰的深圳融合,產生互惠作用,可使港深晉身大都會行列,智經研究中心花了八個月時間研究,報告已交港深兩地政府。
建鐵路接兩地機場
港深去年錄得兩地居民共1.7億人次出入境紀錄,顯示兩地交往非常頻繁。報告指出,兩地可進行多項如出入境、基建等跨境合作,建構具全球競爭力的「港深都會」。該報告研究顧問朱文暉昨在記者會表示,港人現可隨意到深圳,相反深圳居民來港限制多,若能讓有穩定收入、按年繳交一定所得稅的深圳戶籍居民,申請有限期智能通行證和簽注來港消費,可刺激香港經濟。
報告又指兩地應研究興建一條連接香港及深圳機場鐵路,方便兩地人流及貨運,聯手打造一個「港深超級空港」。朱文暉說,深圳機場提供頻密的內地航班,接駁香港機場的國際航班,「新鐵路車程只要17分鐘,比香港機場到港島還要快。」
啓動港深人才培養
此外,智經建議啓動港深人才培養計劃,由深圳政府資助,讓更多深圳學生入讀香港的大學,兩地中小學也可按這模式加強合作。智經又建議成立半官方的河套發展管理局,積極開發深圳河套地區。智經主席胡定旭承認報告的建議只屬初步構思,希望兩地政府採納及深入研究。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說,港深機場有互補性,有很大合作空間,而兩地機場一直有多方面合作,如有高速渡輪連接方便旅客轉機。教育局發言人說,一直鼓勵兩地院校加強合作,但有關入學細節要院校自行商討。
港深融合政策主要建議
‧興建港深機場鐵路打造兩地機場為超級空港
‧讓合資格深圳居民申請智能通行證來港消費
‧促深圳政府資助學生赴港讀大學,以及在深圳辦港人子弟學校
‧經營「港深都會」品牌,吸引外資進駐
‧成立河套發展管理局,發展邊界河套地區
‧深化兩地金融機構合作,如深圳銀行入股本港銀行
資料來源:智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