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Blog你:刨八卦料玩猜真假遊戲

明Blog你:刨八卦料玩猜真假遊戲

袁彌明介紹:05年落選港姐袁彌明個性直率敢言,在互聯網上開blog道盡心情趣事,文詞辛辣,發表見解一針見血而成為話題。如今她將其話題blog移師《蘋果》娛樂,與讀者傾訴日常所見所聞,人生及娛圈百態。

八卦雜誌為何這麼暢銷?八卦新聞的吸引之處又在那裡呢?這些令我百思不解的問題,即使我到處請教親友前輩,還是找不着令我信服和滿意的答案。
我大致上認為八卦雜誌的買家分成三類:男性、師奶、年輕女性。不將男性細分為不同組別,是因為一般來說,不論老少的男性,對那些八卦新聞都沒甚興趣,主要是被性感封面女郎,或者裏頭的汽車、波鞋、電玩內容吸引而買的。

踐踏女星抒發鬱悶

至於師奶,她們天天買菜做飯,再以電視撈飯,最後以娛樂八卦新聞攝牙罅,買些八卦雜誌豐富知識,再與眾師奶們打打牙骱、吹吹水,好平常。
以上兩類都是八卦雜誌的固定客戶群,封面故事吸引與否對他們的需求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對娛頭內容最敏感、最有要求的,是年輕女性,她們的心理才是最值得我們考究的。
籠統的說法就是她們返學返工,生活枯燥壓力大,需要是非緋聞來調劑。但當你看到一群OL或女學生,對着一則女星狼狽濕身的娛頭,內容說她什麼又肥又犯眾憎,她們一張張猙獰的臉,口裏說着最尖酸刻薄的點評:「嘩,好樣衰啊!成隻豬咁!」你就會發現她們的調劑方式並不是單看,而是借女星的核突相和負面消息,以一點點妒忌、看不起、欲貶低的心態來評頭品足,來抒發自己內心的鬱悶。

集體力量鬥跨GiGi

鬱悶,鬱悶在為何那些低級女星有錢買這麼多LV,為何她們有捷徑高攀名人富豪;反觀自己相貌身材娟好,英國碩士畢業,現職美國會計行中級管理層,條件比她差的男人,她看不上眼;條件比她好的,不是已有家室,就是有個甚麼都說好的小女人「碼」着,打死不放;剩下的就是富豪二世祖,都愛搭上女星名模。你說多鬱悶。此時的八卦雜誌,還不成了她們的發洩對象?
最經典的發洩例子,莫過於「奪麵雙琪」事件中的梁詠琪。梁詠琪本來是很多男人心中的純潔天使,5呎9吋高,骨肉勻稱,卻沒有一點距離感,只有親切感。眼大嘴細,聲音甜美,會考24分,理工設計系文憑,未必是天才,但肯定不是蠢才。集多項優點於一身的GiGi,自事件曝光以後,全港女人表演一幕一沉百踩,說早就看出她的眼神笑容很奸云云,並順勢叫男朋友以後不應封她為偶像。人言可畏,此事確實對GiGi的事業有深遠影響,可見女人的集體力量有多大,而這種力量不就是來自那種無比的鬱悶嗎?

負面肉女銷量保證

這群年輕鬱悶女讀者是雜誌編輯眼中的肥豬肉,所以封面故事都以她們的喜好為中心。假如以性感女星相作為負面新聞女主角,能capture埋班男讀者,一舉兩得就最理想。因為上述原因我們一群女藝人才會慘遭「欺凌」。被人打格仔老屈露點,quote一些從來沒有說過的話,就說成是我講的。很多新聞我都可以不理會,一笑置之。但一些影響到親戚朋友或同事的新聞,我卻會變得非常火爆。有時我甚至會打給記者,怒罵他為何這樣玩我害我。但他們只會笑笑口說:「幫你咋!等你見多啲報啊!」吹脹!
但說有時女星被雜誌「欺凌」,卻有很多明星利用傳媒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娛樂圈就出現了「夾料」和「放料」這兩個詞彙。
夾料是指與記者一起「度」一個故事,一起決定到那裏取景,故事內容、細節,全部由當事人提供,而且性質都是對當事人形象有利無害的,而通常夾得的都是上封面的「大料」。譬如有一本出名爆勁料的周刊,突然來個「被人迫害」或「孝感動天」類型的封面,大家應該心裏明白了吧。
放料就比較簡單,只是告訴記者行蹤,其後的文字就不太管。放料通常是「碎料」,雜誌半版那種,是為見見報而已。亦有些例子是女藝人為求與圈中男友穩定,會主動放料叫人影他們拍拖,見了報,公開了關係,男友受全香港傳媒和觀眾監視,玩又不敢玩,手又不敢分,怕被人封上負心漢之名。哈哈,這招都幾絕!
其實要分辨真料跟夾料、放料,一點都不難,對攝影愛好者來說,更是易如反掌。相機的zoom鏡zoom的時候,會把當事人和背景一起放大,即是離遠偷拍的話,當事人身後的物件會變得巨型。相反「夾料」、「放料」因為是明知的偷拍,攝影記者可以近距離影當事人,不用zoom太多,背景物件自然小很多。
以後不管誰看八卦新聞,都應該試試自己的criticalthinking能力,跟三姑六婆研究那一篇是夾的,那一篇是放的,起碼可以動動腦筋呀!
撰文:袁彌明

梁詠琪(左)。

從參選港姐晉身娛樂圈的袁彌明,已做足心理準備,無懼成為年輕女讀者的批評對象。袁彌明提供圖片

葉翠翠(左)和袁彌明出道以來,不和是非傳個不停,但孰真孰假,就留待讀者動腦筋去參透了。

師奶是八卦雜誌的固定客戶,她們從中吸收知識,作為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吹水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