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環署昨日公佈,曾在市面食肆抽驗出售的炒飯,驗出含有致病的蠟樣芽胞桿菌數量超標1,800倍;並有一間泰式餐廳出售含有沙門氏菌的鳳爪。
被發現炒飯含有蠟樣芽胞桿菌超標1,800倍的樂富中心樂富門酒家,該酒家營運經理吳天倫說:「我哋賣嘅炒飯絕對唔係隔夜冷飯,每朝煮新鮮飯,冷卻後再用嚟做炒飯。」他強調,今次是首次被指外賣炒飯有問題。
九龍城泰地道泰國餐廳夜班經理稱,已停售該類鳳爪。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解釋,存在於泥土的蠟樣芽胞桿菌常見於五穀類,以100℃煮飯可殺死此菌,但胞子仍可存活,冷卻後再滋生細菌,「當啲飯攤凍到60℃以下,孢子就識得發芽,生番啲菌出嚟,再釋放毒素。外國人叫呢種做『中國餐廳式』嘅食物中毒。」一旦中招,吃罷會即時嘔吐大作,嚴重可「嘔到脫水」而致命。市民應把飯保持在60℃以上,以免胞子再度活躍。
沙門氏菌經烹煮會即時死亡,估計事件與生熟食物交叉感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