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每年到米蘭傢俬展,再跟周汶錡做美食節目,至今年初一口氣出了4本香港地道小食搜尋書,歐陽應霽(齋)將他的生活文化研究,正式推至食的層面。雖不是專業大廚,但他愛吃又愛鑽研食文化,經常在廚房做「實驗」;最近他得電器名牌贊助全新廚房,更方便操練,奈何城市創作人的時間有限,有機「快餐」暫時是阿齋的主力研究項目。28分鐘做好3道菜連甜品,各位大忙人都要學啊!
記者:廖秀娟
攝影:陳盛臣
餐前小食:印味鮮茄
0hr10min
份量:2人
印度人能做很高水準的素菜,這道菜是印度朋友教阿齋做的;一落小茴香籽,就變成充滿印度風味,神奇又容易做到的變化。
材料
番茄4個、薄餅(PitaBread)2塊 香料:小茴香籽(CuminSeed)1/2茶匙、白芥末籽(WhiteMustardSeed)1/2茶匙
調味:辣椒碎/蒜茸/糖/鹽/黑胡椒各少許
做法
1.番茄切成細粒。起鑊爆香蒜茸,加入番茄及香料,略炒一下,加進調味再以慢火煮約10分鐘後上碟。
2.同時用多士爐烘薄餅至微焦香,伴在番茄醬旁一同食用。
貼士
北京及本地番茄比較少水,用來煮這番茄醬較適合;但買了荷蘭番茄,水份較多,要多煮一會。
頭盤:秋葵豆腐渣沙律
0hr5min
份量:2人
豆腐渣炒過後似蛋糕味,上面鋪上清新的秋葵、乳酪,味道原來很匹配。而豆腐渣與豆腐有同樣營養價值,秋葵則含維他命A、B,日本人早視它為強壯身體之食。
材料
秋葵(毛茄)500克、豆腐渣1/2盒(在豆腐檔或高級超市有售)、原味乳酪4大湯匙、鹽/黑胡椒碎各適量
做法
1.熱了油在鍋裏以慢火把豆腐渣加少許鹽炒至亁身,上碟。
2.秋葵粒略炒一陣,加入黑胡椒碎及乳酪拌勻,放上豆腐渣面即成。雪凍更可口。
貼士
豆腐渣炒得亁身一點,沙律才不致出水。
主菜:蜜糖橙皮醬芝麻雞鎚
0hr12min
份量:2人
香港人還是習慣吃點肉,沒打過荷爾蒙針的雞,吃得放心;即使煎炸加上至肥的橙皮醬,還是吃得心安理得,何況黑芝麻又非常有益呢!
材料
雞鎚8隻、橙皮醬2湯匙、蜜糖1湯匙、黑白芝麻適量。醃料:鹽、黑胡椒、豉油
做法
1.雞鎚醃好,以中火煎香兩面。
2.至金黃色差不多熟透,加入橙皮醬略煎,然後加入蜜糖兜勻。
3.黑芝麻鋪在碟上,蜜糖雞鎚蘸勻黑白芝麻即可。
貼士
果醬可選用不同味道,梅、士多啤梨、柚子悉隨尊便。
甜品:牛油果薄荷慕絲
0hr3min
份量:2人
材料
牛油果6個、薄荷葉8片、米漿100克或原味酸乳酪3大湯匙、橄欖油2湯匙、少許鹽
有機薄荷葉$5/100克
做法
牛油果起肉,加入所有材料,放進攪拌機拌勻,放回牛油果殼,雪凍即可食用。吃前加幾滴橄欖油更香滑。
有機橄欖油是健康有機生活不可少的主力成員,阿齋廚房常備。
貼士
用米漿味道較和諧,用酸乳酪則更能帶出薄荷味,可視個人口味選擇。
歐陽應霽研究食文化
歐陽應霽是位跨媒界創作人,大學主修設計及哲學,會畫漫畫,對室內設計、家具有深厚認識,十幾年來為各大傳媒畫漫畫及撰寫家居、家具文章。其他還涉獵舞台、唱片封套設計,出版過旅遊書,近年積極做食文化研究,寫過關於慢食的《半飽》,和今年初的4本香港小食搜尋專書。
一齊開始有機生活
有機食物是為食人關心的課題,阿齋平日煮食已盡量用有機食材,幾位讀者亦對這題目很有興趣,「其實點先叫有機食物?但豉油及糖唔係有機,又有冇用?」「有機食物點鑑定?點解咁貴?」
阿齋回應:「現時好難執着一個有機的生活,好多嘢未完善,如歐美的有機監控好嚴格,但中國的就唔知有乜準則,所以價錢可以相差好大距離。但肯定的是,有機食物會有好大變化;一個人的力量好渺小,但大家盡力一齊做,會令呢個大潮流有更多人關注及研究,未來會更加完善。」
阿齋新廚房率先睇
阿齋想對食文化有多點認識,這幾年想的、做的都以食為先,他的新工作室,預留200多呎為廚房,全黑設計,除有齊西門子電爐、廚櫃、雪櫃、蒸焗爐及微波爐等等煮食用具,最重要有偌大3堵牆的大書櫃,讓他放齊各式參考食書及精美食具,才是他心目中的完備廚房。
買定料:吳家樂明日同你做點心
娃娃魚餃(30隻)
蝦肉粒半斤、鮑魚菇粒半斤、鳳尾蝦30隻、澄麵2両半、紅蘿蔔汁/麵粉各少許
企鵝餃(30隻)
蝦肉粒6両、雪耳1両(浸軟切粒)、木耳3両(浸軟切粒)、鮑魚粒3両、澄麵10両、濃縮墨魚汁3滴、紅蘿蔔汁/麵粉各少許
蟹將軍(20隻)
蝦肉粒5両、西芹粒2両、蟹肉2両、澄麵7両、鹹蛋黃/豬油/食粉(於南貨舖有售)各少許
章魚大師(24隻)
四方公仔皮24塊、墨魚膠6両、土魷粒2両、雞粉/胡椒粉/麵粉各少許
師傅話做餃皮的時候,一定要用滾水,否則搓出來的皮會變得很黏很難成麵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