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題 - 陶傑

歷史課題 - 陶傑

會考放榜,高官四出,向年輕人笑談其「會考失敗,事業成功」的弔詭喜劇。
在英語世界,這種高高在上而又紆尊降貴的表演,有一個形容詞,叫做Patronizing,但在山呼萬歲三千年的華人社會,難得高官如此平庸,市民無比受用。
英國和美國,每年也有高考放榜,從來不見貝理雅和布殊,在首相府或白宮召見幾個中學生,叫他們不要氣餒:「瞧,」總統霍地站起:「當年我進哈佛,也沒有四個A。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數學那科,我還肥了佬呢。幸虧我老爸老布殊,是石油大亨,他認得哈佛幾個校董,把我弄進去了。」然後坐下,二郎腿一蹺:「所以嘛,數學不合格,可以當美國總統。」
如果CNN直播這種對話,全民讚好,美國這位文明世界的霸主,就完蛋了。
因為他們是普選的領袖,只有拉票競選時,才要抱孩子吻嬰兒做騷。當選之後,國家大事,千頭萬緒,有比勉勵中學畢業生這種雞毛蒜皮的無聊鎖事更重要的大問題要忙。會考不及格要自殺?找防止自殺會和心理專家好了,不要浪費總統、財政部長、國務卿的寶貴時間。
然而特區眾高官的會考騷,以曾特首的一場最精明。特首自白會考歷史科不合格,因為試卷一到,看到法國大革命的第一題,馬上疾筆勤書,以至忘記答第二三四題,結果肥了佬。
這裏頭有機關:一、法國大革命一題,特首精通,三小時的試卷,一時好勝,只答了這一題,一定比其他人翔盡有見地,這一題,一定有碩士論文的水準深度,因此特首原來是法國大革命的一位專家。
二、但沒有用,因為規定還要答其他,可是時間沒有了。曾蔭權暗示:其他題目,我不是不懂,只是忘情於法國大革命而已。
玩這一手,真是藝高人膽大,萬一來茶敍的幾個學生,有一個剛好讀完了法國大革命的幾本課外書,也一樣好勝而不成熟,馬上質問: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有何內容?革命領袖彌拉波(Mirabeau),為什麼後來被指為叛徒?在浴室中行刺革命領袖馬拉(Marat)的女刺客,叫什麼名字?一七九一年,法王路易十六出走,在哪一個城鎮被截回?步步進逼,越問越冷僻,原來茶敘學生之選拔,特首辦沒有事先挑幾個儍一點的,全場直播,氣氛越問越僵,那應如何是好?
幸好這一次,幾位中學生聽說特首會考歷史不合格,沒有問下去,發出快樂的笑聲。他們不知道,一個經過普選的特首,是不必這樣累的,因為他會有民意的憲政認可,偶爾會對三歲小兒講講故事,像「九一一」那天的布殊。年年會考,難道要英女皇呼籲大家不要自殺?
獨立思考,想到這層,不知這幾位中選親炙特首的歡笑小孩,是覺得格外幸福,還是有一絲悲哀?這可是跟法國大革命的主題一樣深奧的問題,曾特首當年早明白了,但這幾位小朋友,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