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之美 - 陶傑

暗殺之美 - 陶傑

《色,戒》這篇小說,篇幅短,場景情節曖昧,故意寫得很印象派,東講一件事,西述一個人,再聰明的讀者,不反覆看三五遍,搞不清楚故事是什麼。
原來講一個重慶女特務,潛入上海,誅殺汪政府名下的一個叛國份子。女特務年輕貌美,任務艱巨,當年在淪陷期的上海,就有一件現實的大新聞。
汪政府的特務頭子丁默邨,愛上了女間諜鄭蘋如。鄭蘋如肩負重慶之命,刺殺丁默邨。行刺地點,由鄭蘋如計誘目標,選在上海鬧市西伯利亞皮草店的門口。但丁默邨很機靈,看見殺手形跡可疑,鎗聲一響,及時逃進皮草店,鄭蘋如刺殺事敗被捕,判處死刑。
在刑場上,她面露淒笑,向劊子手步步進逼,問:「你看我這張面孔,這麼美,難道就忍心下手?」劊子手一時啞口無言,扭轉臉,荒野間響起鎗聲。
今天尖沙咀漆咸道的西伯利亞皮草店,就是上海當年開的那家。六十年過去,丁默邨當年在這家店給他的至愛買過皮草做禮物,風雲變幻,今天的香港人,集體失憶,對這種故事當然不在乎。中國大陸的人民,歷史感歪曲,對四十年代的汪政府歷史也沒有興趣。台灣的國民政府,青山一髮,夕陽滿目,剩下南京遺民領袖馬英九,只有他爸爸,才了解這段孤島的故事。
李安先生卻偏偏選中這個短篇,拍給誰看?是很冒險的,電影要感動歐美的中產階級觀眾,必先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有一段詳盡的介紹。英美都參加過抗納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卻從來沒有淪陷過,只有法國向納粹投降,出現過一個由德國扶植的維希偽政府,法國觀眾對《色,戒》,會容易入戲一點。
張愛玲說,這個短篇寫了十年。有許多場面情節,欲言又止,因為與胡蘭成的關係,當時引起一批民族主義的道德塔利班抨擊。《色,戒》寫得處處留白,對於改編上銀幕,反而對導演留有想像空間。把張愛玲的小說拍電影不易,文字細膩,情節卻不夠曲折,哪一個導演敢碰,而且拍得好?李安敢接受挑戰,如果能在歐美掀起一陣四十年代的淪陷上海熱,即獲全勝。
但別人做不到的,李安可以做到,因為他是一個邊緣人。因此,當梁朝偉的《色,戒》海報擺出這副陰譎凶險似笑非笑的神秘面容,令人對作品有點信心,雖然女主角在今日大陸挑,不可能演得回鄭蘋如當年的氣質吧?連梅艷芳扮川島芳子,都有那麼一點點隔着的牽強。這個世界,風流都煙消雲逝了,精品越來越稀罕,正如今天經過漆咸道,有幾人回頭駐足,看着西伯利亞皮草店這副招牌,腦海中浮現一陣鎗聲?